主題詞之三:網聚
群眾在哪兒,政治工作的陣地就應該在哪兒。否則,就是種子離開了土,魚兒離開了水——
“網聚”:是親還是疏?水在哪裡流,魚往哪裡游
7、“魚兒”怎能離開“水”
古田會議召開前夕,毛澤東組織召開了很多會:工人調查會、農民調查會、士兵調查會,以及各支隊、縱隊黨代表座談會……大家暢所欲言,討論異常熱烈。
古田,留下了毛澤東夜幕中提著馬燈來到連隊裡的故事﹔古田,生長出我軍民主平等新型官兵關系的萌芽。
從此,黨和軍隊的政治工作有了傳家寶: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群眾在哪兒,政治工作的陣地就在哪兒。否則,就是種子離開了土,魚兒離開了水。
如今,網絡這塊神奇的新大陸,也在軍營裡開放出芬芳的時代花朵。
武警北京市總隊政委程偉說,網絡就像一台推土機,推平了橫亙在官兵之間諸如職務、年齡、專業、地域等身份上的差別。比如,利用論壇注冊的隱身和匿名功能,即便職務高、年齡大,在戰士心目中依然可以很“年輕”,官兵之間披著“馬甲”談天說地,其樂融融。
南京軍區某集團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網絡的貢獻更是隨處可見:述職報告網上評,“四風”表現網上點,為兵服務網上打分,還有種種網上對話調查、網絡評估問效、在線獻計獻策……
有人說,網上留言都是匿名的,不能太當真。基層官兵卻不這麼看,他們認為網上留言恰恰是最真實的,一位教導員也說,真沒想到,領導機關面對面聽匯報、開座談會時,官兵們不願說、不便說、不敢說的話,網上都能放開說了!
8、“圈圈”為啥這樣多
然而,網絡上也發生著這樣的事情——
廣州軍區某部一位女兵通過連隊互聯網吧,在網上建了QQ群,本連和其它連隊的女兵大多以形形色色的昵稱加了進來,她們一沒有暴露軍人身份,二不談論軍情要事,但是整天嘰嘰喳喳聊得很熱鬧。
奇怪,女連長、女指導員比她們大不了幾歲,卻被她們拒之群外。為啥?女兵笑著說:“他們不是自己人!”
一位班長告訴記者,如今官兵間乃至兵兵間在網上以“圈圈”相聚的現象十分普遍。他帶過很多兵,發現一個規律:戰士們在部隊服役期間,很少會加干部為QQ好友,許多戰士直到臨退伍前,才會找干部、骨干互留網上聯系方式。
更有甚者,有的干部就算“入群”,也沒被戰士從心眼兒裡接受。某部政委曾匿名在部隊內網論壇裡“潛水”,看到有戰士發牢騷就試著勸解,沒想到卻遭到“拍磚”和“吐槽”。他感慨道:“平時集合站隊,官兵表面上看以營、連、排、班站得好好的﹔一喊解散,官兵回到網上,就形成了種種圈圈。在‘圈圈’裡官兵沒大沒小,六親不認,你講的和他想的不一樣,他就‘拉黑’你。”
一位連長也感慨:現在連隊文化活動越來越難組織了,你想打籃球,可戰士們在網上打“魔獸”。團裡節假日放電影,通知官兵自願參加。結果,座位空了一大半。為啥?禮堂裡要放的那部電影,就在網上挂著呢。
操場上的隊伍,網絡上的“圈圈”……此情此景,讓記者不禁感嘆:這張網“既密又疏”,它可以讓官兵貼得更近,也可能漸行漸遠。
9、人在哪兒,陣地就在哪兒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控制世界,誰就擁有整個世界。
刨根問底,干部為啥進不了戰士的“圈”?
一位團政委說:“過去我當兵的時候,首長下連隊和官兵盤著腿在地上一坐,連隊伙食怎麼樣?最近打靶成績如何?幾句話就拉近了和戰士之間的距離。”
可如今,有的領導已經和戰士們嘮不到一塊兒了。一位指導員講了一件事:“一位領導下連隊,聽說官兵喜歡用QQ。什麼QQ?首長皺著眉頭想問又不好意思問,大家面面相覷想笑又不敢笑……”
記者調研中發現,軍營裡無論是內網還是互聯網,今天正越織越大,越織越密,官兵學習娛樂、衣食住行都已經離不開網。然而,領導干部不上網、不知網,或者說用網不多,知網不深並非個別。他們本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裡手,卻把上不上網視為個人興趣愛好,認為懂不懂網無關大局宏旨。
建網而不用網、管網而不懂網,這種“不善泳者在水中,善泳者卻在岸上”的現象,讓他們除了職務和年齡外,又與年輕官兵產生了新的“代溝”。
羅曼·羅蘭說過:“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是青年人。”我們常說,不脫離群眾永遠是共產黨人的命根子,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兒陣地就在哪兒。如今青年官兵喜歡去哪兒?愛上網。人在哪兒?就在網絡上!
顯然,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怎樣鑄牢軍魂,怎樣貫徹落實強軍目標,怎樣建連育人,都離不開信息網絡這個陣地,都離不開凝聚青年官兵。我們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正確的方法和路徑仍然是:群眾在哪裡,我們就去哪裡。
今天到網上去,就是到群眾中去,因為網上有最廣大的群眾,有代表未來的年輕官兵。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