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F-22“猛禽”戰斗機。
近日,美國及其伙伴國開始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目標實施空中打擊。在其軍事行動中尤為引人矚目的,是F-22“猛禽”戰斗機服役9年后首次投入實戰。
F-22戰斗機是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第二代隱身作戰飛機。美國空軍最初計劃裝備700余架該型戰機。2005年,F-22正式裝備部隊,2007年形成戰斗力。但是,由於經濟危機影響,國防預算削減,美空軍2009年確定裝備180余架F-22后,該型戰機停止生產。
F-22戰斗機具有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和短距起降的突出特點。研制F-22戰機的主要目的是使美軍對三代及三代改進型戰斗機保持跨代優勢,以奪取和保持空中優勢。F-22優越的雷達隱身性能,使其在超視距空戰中對三代機具有“先其發現、先其攻擊、先其摧毀”的優勢﹔先進的發動機推力矢量技術、紅外隱身性能和大離軸角格斗導彈,又使F-22在近距格斗空戰中享有先機優勢。
與此同時,也應看到,F-22自服役以來便狀況不斷。2007年在執行從夏威夷飛往日本的首次海外部署任務時,一架F-22戰機因控制系統缺陷被迫返航。2008年以來,陸續有飛行員報告F-22的供氧系統出現故障,2011年,美空軍甚至曾為解決“缺氧”問題停飛F-22機隊5個月。種種缺陷使F-22服役9年一直未能參與實戰,從而為其贏得了一個不太光彩的外號——戰斗機中的板凳明星。
F-22戰斗機的作戰能力如何,迫切需要在真實的作戰環境中加以檢驗與測試,此次打擊“伊斯蘭國”武裝的軍事行動,恰恰提供了一個難得機遇。由於“伊斯蘭國”武裝沒有制空作戰能力,防空能力也非常弱,此次實戰將主要對F-22對地突擊能力進行實戰檢驗。美軍預先偵察發現的“伊斯蘭國”重要的固定目標,如倉庫、指揮設施等,主要由巡航導彈實施遠程精確打擊﹔而對具有機動能力的裝甲目標、指揮人員、數量相對集中的武裝人員,固定翼飛機就具有巡航導彈所不具備的機動靈活、打擊精確以及重新規劃打擊的優勢。由於相當一部分“伊斯蘭國”武裝分布在敘利亞境內,非隱身飛機進入敘領空遂行任務存在較大的風險,美軍選擇派遣F-22戰斗機遂行突擊任務,既能降低作戰行動的風險,還能檢驗與評估F-22戰斗機的實際作戰能力。
此外,美軍此次出動單價高達3億美元的F-22戰斗機,轟炸基本沒有空防能力的武裝分子,著實顯得有些夸張,更像是“牛刀殺雞”。因此美國此次出動F-22無疑還有其他目的,“敲山震虎”、威懾伊朗便是其中之一。(空軍指揮學院 王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