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裝警察部隊的7大單位設立新聞發言人,再加上此前已經設立發言人的國防部,中國軍方與武警部隊共有8大單位設立了新聞發言人,其中包括國防部、總政、總后、總裝、海軍、空軍、二炮以及武警部隊。這些軍方發言人2014年發布了哪些消息?回應了哪些熱點話題?根據《環球時報》統計,在總共8家單位的發言中,對外發布新聞、回應涉軍熱點話題最多的是國防部、海軍和空軍,還有4家單位的發言人沒有公開發布過新聞。
12月28日,《人民日報》邀請中國武裝力量8個大單位的新聞發言人集體亮相,對發言人工作進行回顧和展望。國防部發言人於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登台亮相,目前每月定期主持1次新聞發布會。2013年11月,其他七大單位初設新聞發言人,其職責為發布本單位重要活動,回應輿論關切。
此次亮相的發言人中,出現了兩個新面孔,總政的新聞發言人在韓江洲大校之外增添杜崗大校,總后的發言人由馮毅大校變更為王德政大校。由此看來,8大單位中共有3家單位為雙發言人,分別是國防部、總政和海軍。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和楊宇軍是2014年度亮相最多、信息發布最多、發布內容涵蓋最廣的發言人。國防部負責對外發布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情況,范圍涉及各軍兵種、涵蓋國內外熱點問題,比如在涉及釣魚島、南海、海空軍事安全、網絡安全等重大問題上旗幟鮮明表明立場;對國內民眾關心的軍隊反腐、改革問題進行及時說明;對外則大力宣介我軍執行國際維和任務、參與搜尋馬航失聯客機、援助西非國家抗擊埃博拉疫情等情況。
海、空軍新聞發言人也數次亮相。4月份在中國海軍首次承辦的西太平洋海軍論壇年會上,海軍發言人梁陽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8月26日,海軍另一位發言人,也是全軍唯一女性發言人邢廣梅首次正式亮相於海軍紀念“甲午戰爭120年”新聞發布會上。
空軍發言人申進科則在9月和11月先后亮相於第十屆中國航展新聞發布會和珠海航展招飛新聞發布會。11月23日,申進科在回顧一年新聞發言人履職歷程中說,“一年來,空軍進行了22次新聞發布活動。東海防空識別區常態化管控方面有6次,中外聯演聯訓方面有4次。”
此外,武警部隊新聞發言人劉軍在8月份的雲南魯甸地震救災期間,進行了首次新聞發布,他介紹了武警部隊參與抗震救災的情況,宣布“四旋翼無人機”首次被武警運用在抗震救災行動中。
《環球時報》記者查閱了公開報道,總政、總后、總裝以及二炮發言人目前尚未對外進行過公開新聞發布。
對於中國軍方發言人2014年的發布情況,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按照世界慣例,國防部在對外軍事交往活動中代表國家意志,因此國防部新聞事務局是新聞發布最權威的機構,對外信息發布數量最多。其他新聞發言人是在中國軍隊公開透明的大背景下設立的。與國防部新聞局相比,這些部門主要是對國內社會傳遞信息,而是否要對外進行新聞發布以及發布的數量是根據實際需要決定的,達到一定重要程度才會進行發布。比如,在8大單位中,海空軍對外軍事行動次數比較多,有對外發布信息的需要。
公方彬表示,未來軍事新聞發布的頻率會進一步提高。這和中國軍隊對外活動增多有直接聯系,作為大國軍隊,中國軍隊將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與義務,這些事務是國際社會和公眾關注的,需要及時向外界傳遞中國軍方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