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看!少數民族戰士如何練成"武狀元"【2】

2016年03月29日09:48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崗位就是戰位,保障就是打仗

  雪域“千裡眼”

  ■胡曉宇

  人物名片:白海平

  空軍雷達某旅傣族戰士,上士軍銜。郭超英攝

  初春,海拔4400余米的雪域腹地寒風刺骨。銀白雪野上,雷達天線傲然旋轉,宛若峭拔的鐵樹。

  28歲的傣族雷達操縱員白海平睜大眼睛,緊盯雷達顯示屏上的飛行目標,沉穩地跟蹤監控,准確連續上報空情。

  雷達開機即戰斗。自2009年某新型戰機飛上高原,操縱這“千裡眼”追蹤飛行目標的白海平,便再也沒有停止無形電磁波中的戰斗。

  “差點把命丟在陣地上。”2009年盛夏,白海平第一次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陣地保障某新型戰機飛行。

  這裡空氣含氧量不足內地一半。半夜,驟然而至的胃疼將白海平攪醒,疼得他臉色慘白,加之缺氧憋悶,頭暈目眩。

  第二天清晨,戰備鈴聲乍響,他咬緊牙關登上雷達方艙,硬挺腰杆端坐戰位,一絲不苟地發現、判斷、上報空情。

  人在天線轉,人在情報通。這技能和精神,是長年擔負軍民航引導和空中警戒任務的甘巴拉教給他的。白海平入伍后分到這個世界最高人控雷達站,正趕上全軍首部遠程異地控制雷達在陣地試裝,全站官兵都在學習攻關,好勝的小白生怕落后,跟廠家技術人員學原理,向班長請教操縱技能。隻一年,這個傣族小伙子便成為技術骨干。

  “千裡眼”,是“鷹之目”“國之眼”。他心裡充滿自豪和自信。然而,2012年初秋,這名傣族雷達兵卻遭遇入伍后唯一一次“走眼”。

  那時,他剛作為業務骨干從甘巴拉雷達站調入機動雷達站,隨隊長途奔襲數百公裡,執行某新型戰機實彈試射保障任務。

  一天,一批批戰鷹穿雲破霧,直扑靶場,摧毀“敵”目標。傳遞空情時,他和另一操縱員瞬間銜接不暢,漏報了一批空情。雖未造成不良后果,但受到上級嚴厲批評。

  “崗位就是戰位,保障就是打仗。要是在戰時,這意味著什麼?”那晚,白海平輾轉反側。一回來,便設置各種復雜空情練眼力,練發現判斷上報空情的速度和質量。

  機動雷達站,是移動“千裡眼”,跟著重大任務跑。從此,保障戰鷹飛行時,白海平的眼睛再也不會離開雷達顯示屏,跟每一批空情較真。

  2014年酷夏,空軍全時域、全要素體系對抗演練激烈打響,白海平隨隊參戰。一開戰,“敵”偵察機、預警機、電子戰機連續升空,緊接著,十余架戰機咆哮編隊襲來。白海平面前的雷達屏幕上,航跡縱橫交錯,目標亮點密密麻麻。

  “注意發現新目標,方位××。”面對復雜戰場,白海平按捺著緊張,立體判型、主副顯配合……他沉穩操縱、環環相扣,一批批空情通過他的鍵盤傳向指揮中樞。

  一個演習日,屏幕上倏然閃現一批目標,突然近距離分批,目標小、速度快、跟蹤起來不連續,與以往各種飛行目標都不同。狹小的雷達方艙內,空氣驟然緊張。

  “飛機發射的導彈?”白海平睜圓眼睛,精心操縱,仔細分析,這種目標之前隻在資料裡見過,一旦判斷失誤將影響戰況。

  “事關全局,不報就是失職!”他自信果斷地編批上報,又和其他操作員接連掌握不同戰機發射的4枚不同型號導彈目標,為指揮員及時做出戰場決策提供了可靠信息。

  次年陽春,白海平和戰友們攜機動性能更強的新雷達,再次出征空軍體系對抗場。上戰場前,他沒日沒夜鑽研,打開思路挖掘兵器作戰潛能。

  此次,戰場設置更加復雜。每天,多種戰鷹從超低空、中空、高空同時涌來,在強大電磁干擾下,顯示屏上的目標亮點移動、交叉、疊加,稍縱即逝,白海平和戰友熟練操縱,從容監控。戰斗中,他們探索的反偵察戰法,獲得了“兵機種戰斗行動戰法創新獎”。

  雪域“千裡眼”,又打了一個漂亮仗!

  心聲

  為打贏擦亮“眼睛”

  ■白海平

  作為從“甘巴拉英雄雷達站”走出來的雷達操縱員,我時刻牢記“甘願吃苦,默默奉獻,恪盡職守,頑強拼搏”的“甘巴拉精神”,努力傳承甘巴拉人在生命絕境中的堅守、擔當、奉獻和追求。為護衛祖國神聖領空,我會堅守高原極地,堅持不懈歷練,為打贏擦亮“眼睛”。

(責編:單清偉(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