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聯合文化:為深化改革凝心聚神【3】

2016年04月12日10:37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三)

文化是創新的支撐,是軍隊改革的先導。聯合文化的構建與培育,必將引領和推進改革強軍進程

文化是軍事創新的支撐,是軍隊改革的先導。聯合文化所涵養的不僅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行為習慣,還是一種創新動力。雖然剛開始官兵對聯合文化的接受是不自覺的,但在長期濡染熏陶下,就會變成主動的、自覺的,以至最后形成一種精神風尚,成為一種文化標識。

1955年的一江山島之戰,是我陸海空三軍首次聯合渡海登陸作戰,對三軍指戰員而言都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在戰斗發起前,不少官兵有濃濃的神秘感和深深的憂懼感,陸軍擔心空軍炸彈會不會炸到自己的部隊,還擔心海軍登陸艇能否准確快速地把登陸部隊送上登陸點﹔海軍擔心空軍能否控制海區制空權,對自己會不會造成誤傷﹔空軍則顧慮陸軍的火炮會不會誤傷自己的強擊機等等。為了統一參戰人員思想,前指黨委廣泛深入進行協同作戰的思想教育,組織參戰部隊互訪互學,為打消官兵思想顧慮、取得協同作戰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61年彈指一揮間,聯合作戰的發展演進雖然已不可同日而語,但聯合文化對於我軍推進改革、贏得勝利的戰略支撐作用依然沒有改變。

我國著名學者錢穆曾指出:“一切問題,由文化問題產生﹔一切問題,由文化問題解決。”聯合文化的構建與培育,是基於現實問題而展開與進行的。就當今時代而言,聯合文化越是創新推進,軍隊的改革就越會有力驅動、順利推進。

倡導聯合文化首先要突破傳統思維的窠臼。未來的聯合作戰,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的配合上,採用的是集約增效、聯合制勝的體系思維,對影響作戰的各種變量進行集中調控﹔在兵力編成、火力配系和支援保障上採用的是“搭積木”“拼圖形”的方法,對作戰要素進行優化組合,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有什麼條件打什麼仗”的傳統思維,取而代之的是“打什麼仗創造什麼條件”,是典型的“牽引式”“集成化”的創新性思維。“牽引”是相對於“推動”而言的,即“用未來引導現在,而不是用過去和現在推測未來”﹔“集成”是相對於“分布”而言的,是用信息主導、體系對抗、精兵作戰、聯合制勝來貫通的,而不是各自為戰。這種創新思維方式的產生,必然肇端於聯合文化,厚植於聯合文化,發展於聯合文化。

人類學家瑞菲爾德認為,價值取向制約著人類實踐的一切選擇、願望以及行為的目標和方式。從未來戰爭需求來看,如果官兵缺乏了聯合文化的凝鑄作用,沒有養成自主協同、自覺配合、交鏈互動的聯合文化精神,武器裝備再先進,也難以構建起真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能力。從當前改革強軍戰略布局來看,對領導管理體制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的優化調整,就蘊含了內聚塑形的聯合文化因子,彰顯了集約高效的聯合文化精華,對於凝聚聯合作戰共識、指導聯合作戰行動、提升聯合作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聯合文化一旦形成,就會持續發揮作用,深入到部隊建設的各個方面,融入到官兵生活的點點滴滴,不斷強化深層思想認同,推動聯合層次躍升。對於這場全局性、整體性變革而言,體制編制的調整只是第一步,要推進改革由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邁進,改革層面由重點領域向各個部位深化拓展,推進改革向更深層次突破,需要靠聯合文化持續發力、持久推動,需要靠聯合文化不斷激發官兵動力、增強建設活力、提升聯合能力。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支軍隊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聯合文化深刻把握了戰爭形態演進的歷史規律,准確反映了現代戰爭的制勝機理,高度契合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時代要求,必然會在改革強軍的征程上同頻律動、高歌猛進,必然會讓改革中的人民軍隊煥發出新的生機和強大戰斗力。(余遠來)

(責編:單清偉(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