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四位司令員與騰格裡沙漠的約定 將荒漠變綠洲【3】

2016年04月15日08:54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從生存到生態 軍人責無旁貸

■董 強

生態環境關系國家前途命運,關系每個人健康發展。這已經成為一個共識。

習主席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投身生態建設,同樣是我軍新形勢下一項重要使命。

愛護一草一木,也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兩位元帥與兩棵槐樹的故事,至今傳為美談。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大陽鎮東堡頭村那棵槐樹,今年68歲了。1948年春臨汾戰役前,徐向前的前敵指揮部設在東堡頭村的楊家。有一天,徐向前在村子裡散步,看到一棵被人拔出來的小槐樹苗,便對警衛員說:“這裡的土地太荒涼了,綠樹太少了,應該多栽些樹才好!”他同警衛員一起,將這棵小槐樹苗栽到楊家的院子裡。許多年后,人們感念徐帥,為這棵槐樹取名“元帥槐”。

湖南省湘潭縣黃荊坪村那棵老槐樹,樹齡超過了500年。1958年底,全國“大煉鋼鐵”的時候,各地大量砍伐樹木當柴燒。黃荊坪村人動手砍伐這棵古槐時,到基層調研的彭德懷恰好路過。當時,樹根已經被砍出一個深窩,雪白的木渣飛滿一地,彭德懷像在戰場上看到了流血倒地的士兵一樣,心疼不已,連忙上前制止:“這麼好的樹,長成這個樣子不容易啊!你們舍得砍掉它?讓它留下來,在這橋邊給過路人遮點蔭涼不好嗎?”古槐被幸運地保留下來。現在,人們給這棵古槐冠名“元帥樹”。

栽下一棵幼苗,保護一棵古樹,在兩位元帥波瀾起伏的人生履歷中,隻能算一個“小插曲”。可正是這一個個“小插曲”,才構成了元帥大氣磅礡的壯闊人生和熱愛自然的高尚情懷。

關愛民生,愛護環境,正是許多革命前輩的人生底色。

在生存艱難的戰爭年代,自然界一草一木對中國革命都有過大貢獻。

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陽鎮毛貴村有一棵酸豆樹,樹高30多米,冠幅近30米,樹齡200 多年。1947年春,我黨政軍瓊崖領導機關進駐這裡,瓊崖縱隊司令員馮白駒的臨時辦公室,就結茅在這棵酸豆樹下。那時候,黎族同胞經常採摘酸豆果犒勞指戰員。而今,當地群眾恭稱這棵酸豆樹為“瓊崖革命樹”。

在魯西南的沂蒙山區,更有一段令人動容的往事。孟良崮戰役后,我軍官兵繳獲了許多匹已經餓得發瘋的戰馬,從哪裡弄到飼養戰馬的草料呢?大義大愛在民間!草料就在草房頂上:當地群眾主動把自家屋頂拆掉,喂養戰馬,期待它奔騰戰場、殺敵立功。

回望戰爭年代,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更加熱愛這片國土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兵事以民為本”“用兵以得民為先”。一支軍隊為誰而戰,就一定會得到誰的擁護。我軍從成立至今,服務人民的真情源遠流長,服務人民的行動一脈相承,服務人民的理念不斷升華。過去,子弟兵為人民群眾“求生存”“盼溫飽”而戰﹔今天,也一定會一如既往地為人民群眾“求生態”“盼環保”而戰。成果可喜可賀,截至2015年,解放軍青年林和解放軍綠色家園總面積已逾19.2萬畝,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一張“綠色名片”。退伍老兵開荒山、植綠樹,更是大有人在。

從為大眾求生存到為人民護生態,。這也意味著,適應新的形勢要求,我軍服務人民的理念、路徑乃至細節務必與時俱進,盡快隨之而“變”,發動更多人爭當生態建設尖兵。

(責編:單清偉(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