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化訓練要瞄准聯合作戰

信息時代,聯合作戰成為基本作戰樣式,要求實戰化訓練必須牢牢鎖定聯合作戰實踐探索。實戰化訓練劍指何方,關系軍事斗爭准備方向和質量,來不得半點含糊。
理論上搞清楚。“一個想要制造一件好的戰爭工具的人,必須首先問問自己下次戰爭將是什麼樣的。”聯合作戰“怎樣打”搞不清,實戰化訓練就會出偏差。伊拉克戰爭前,伊軍針對美軍可能的入侵,前所未有地實施高強度訓練,但訓練指導、方法、內容卻是“兩伊戰爭”式的,結果機械化思維主導下的訓練在信息化戰爭面前不堪一擊。
世界新軍事理論創新突飛猛進,我軍軍事斗爭威脅也面臨交錯復雜、突發性增大增多的嚴峻形勢,軍事訓練如何預演戰爭,科學的作戰理論是引領、支撐。必須匯聚各路學術英才,對聯合作戰的重難點問題合力攻關,為打贏未來戰爭進行思想、戰法儲備。著眼最復雜、最危險、最困難局面畫好聯合作戰靶標。採取有效措施解決作戰理論創新與實戰脫節的問題,讓出爐的成果直逼現實威脅。
強化模擬仿真。打仗強調效費比,訓練也是如此。信息時代,在武器裝備、訓練保障越來越昂貴的情況下,模擬仿真訓練不失為集約高效的方式。據統計,從未參加過實戰的飛行員,在首次執行任務時生存的概率隻有60%,經過模擬對抗訓練后,生存的概率可以提高到90%。模擬仿真是實戰化訓練不可或缺的手段,更是訓練轉型的重要內容、軍事訓練發展的大勢所趨。抓好模擬仿真是深化實戰化訓練的重要路徑。應專門研制、開發模擬訓練系統、器材,支撐部隊大力開展模擬仿真訓練,解決模擬仿真訓練水平低、離實戰遠等問題。將模擬仿真訓練納入考核與訓練大綱,解決有條件就訓、沒條件不訓的隨意性,使之真正成為實戰化訓練的必修課。單一的模擬仿真系統或器材訓練,不能滿足信息化戰爭體系與體系對抗的要求,在模擬訓練網絡支持下,將不同地域、單位的模擬仿真訓練系統“集成一體”實施聯訓,可有效實現諸軍兵種訓練的深度融合。要通過大空間、諸軍兵種的多批次分布聯訓,發現和解決未來戰場可能出現的問題。指揮院校應盡快列裝先進的模擬仿真系統、器材,通過課堂對接戰場,生成學員指揮能力。
基礎訓練上下打鐵之功。“九層之台,起於壘土”。沒有扎實的基礎訓練之功,生成不出體系戰斗力、打不成聯合作戰“組合拳”,更不會有“出劍敵頭落”的硬功夫。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的“超級軍旗”不是先進戰機,但其飛行員採用超低空突防、掠桅轟炸的方法,擊沉了多艘英國艦船,折射了飛行員超強的專業素質。聯合作戰雖然不是“刺刀對刺刀”,但廣大官兵熟練掌握手中武器仍然是重要法寶。狠抓專業基礎訓練,才能筑牢戰斗力根基。但基礎訓練不是練得越苦越好、越累越好,關鍵看能不能把官兵練兵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瞄准聯合作戰科學施訓。觀念滯后,基礎訓練勢必原地踏步,甚至出現違背戰斗力生成的做法。基礎訓練,必須適應信息化戰爭制勝機理,著眼現代作戰能力需求,在制約體系作戰能力、精確作戰能力、非接觸作戰能力、無人化作戰能力生成的短板上科學施訓,把練智力、練協同、練新型武器裝備作為重點突出出來。信息時代,基礎訓練也需向單兵有“絕技”要戰斗力。廣大官兵人人熟練掌握手中武器,熟能生巧,戰斗力就會翻倍上升,戰場上部隊就會有排山倒海之勢。要立足現有裝備轟轟烈烈開展崗位大練兵活動,組織官兵進行單課目、多課目考核比武,把官兵習武的熱情激發出來,成為戰斗力細胞變大變強的有效抓手。強化基礎訓練更應向新技術、新裝備、新戰法發力,讓熟練駕馭信息化武器裝備成為基礎訓練的主旋律。
戰場是考場,訓練質量如何打贏是杠杆、是標尺。必須按照戰區的功能和任務定位,制定好戰斗力評判標准,善於用快速反應能力評判,用聯合作戰能力評判,用新型作戰能力評判,用指揮能力來評判,使戰區戰斗力評判提高含金量。(王雪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