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軍改一年間,到中流擊水【5】

 
2016年11月30日08:39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原標題:軍改一年間,到中流擊水

(四)

這一年,千言萬語,匯成一個“戰”字。

2016年2月1日,習主席在八一大樓庄嚴地向各戰區授予軍旗並發布訓令。

七大軍區謝幕,五大戰區登場。

軍區機關裡,無數的鐵皮櫃貼上了封條,無數的公章封存、上交。很多原軍區機關的軍官們告別熟悉的辦公樓,打起行囊,奔赴另一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院落。

那裡,是戰區機關的營盤。中國軍隊進入“戰區時代”,令全世界矚目。

——戰區的使命是“戰”。

我軍歷史上軍區的劃設,主要考慮的是行政區域、地理位置、力量部署等因素,從最早西北、西南、中南、華東、華北、東北6大軍區,到20世紀50年代13個軍區、70年代11個軍區,再到80年代7大軍區,基本上都是以地域作為劃設的重要依據。

戰區、軍區,一字之差,天壤之別。戰區專司主營打仗,而不直接領導管理部隊。

一位戰區副司令員說:“戰區的心思就應該完全扑在研究打仗、謀劃打仗、准備打仗上,不能老想著派個工作組去檢查督導戰區內的部隊,因為那是軍種的事,已經不在你的職責范圍了。”

一位戰區司令員思考:“今后抓聯合作戰,我的崗位在哪裡?決不能整天坐在辦公桌前批文件、寫材料,而應該身穿迷彩服、腳蹬作戰靴扎進指揮所,坐在指揮席上推方案、擬命令。”

探訪中部戰區,一個新成立的部門格外引人關注:“軍事需求局”。

這個新部門因何而設?核心職責是什麼?軍事需求局一位領導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以前我們的實戰化,是端起槍來再瞄靶,琢磨的是槍的事。今天,我們要先琢磨靶子是不是科學、靶子是不是實戰。”

這個“靶子”便是作戰需求。出現在實戰化鏈條之中的“軍事需求局”,解決的正是看清“仗究竟怎麼打”的問題。

——改革,劍指打贏﹔打贏,必須聯合。

建立健全軍委、戰區兩級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構建平戰一體、常態運行、專司主營、精干高效的戰略戰役指揮體系,是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要求的關鍵舉措。

一年來,“聯合”一詞屢屢見諸各大媒體。

今年4月20日,一身迷彩的習主席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這是習主席首次以“軍委聯指總指揮”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也是“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這一機構首次曝光。

9月13日,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大會在京舉行,習主席向武漢聯勤保障基地和無錫、桂林、西寧、沈陽、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授予軍旗並致訓詞。

戰區是聯合作戰指揮機構,而不是單一軍種指揮機構。

某戰區一位領導感慨道:“以前當軍長組織部隊參加聯合訓練時,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行。現在坐在指揮席位,面對的都是各種軍情、空情、邊情、社情、網情、敵情。這形象地說明未來作戰是立體作戰、全維作戰、一體作戰,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變了,戰場觀必須跟著變。”

西部戰區一下子砍掉了與聯合作戰指揮關聯不大、作用發揮不明顯的數十個指揮席位,同時對職能相近、任務交叉的席位果斷“關停並轉”,融合消化10余個席位。指揮席的“減法”做出了指揮效率的“加法”,情報預警、緊急出動等反應時間都比過去大幅縮短。

戎馬鳴,金鼓震。改革之年,實戰化訓練的硝煙味越發濃烈,演兵場上,各部隊打響新體制下的“首戰”。

對比往年同類演習,中軍帳中來自戰區、身著各軍種服裝的指揮員坐鎮指揮,指令少了“彎彎繞繞”。

變的是臂章、番號,不變的是實戰化的硝煙﹔變的是指揮體制、隸屬關系,不變的是能打勝仗的信念。

改革之年,全軍將士枕戈待旦。各大戰區相繼組織遠距離跨區機動演練,空軍戰鷹飛出第一島鏈開展實戰化訓練,海軍戰艦劈波斬浪赴遠海實兵實彈演練。

海外媒體以驚訝的目光注視著:“中國軍隊近幾年訓練強度世界罕見!”

(責編:黃子娟、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