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軍人服務社“大變臉”:從小賣部到“服務航母”【2】

2017年02月08日11:25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原標題:軍人服務社“大變臉”:從小賣部到“服務航母”

官兵期望一:物美價廉

既要讓官兵得實惠,又不能讓部隊背包袱

該旅“官兵之家”外景

在旅勤務隊中士王玉鴻的記憶中,他們過去周末請假外出時,都要承擔一項“重大任務”:幫戰友代購。

按照不超過10%的周末請假外出比例,1個班通常隻有1人能請假外出。大家會將需購買的物品寫成長長的清單,請外出戰友代購。代購的東西,大多是洗發水、香皂、牙刷等日用品。

這些東西,軍人服務社就有,戰士們為什麼舍近求遠?

“一個字:貴。”王玉鴻說,軍人服務社“獨此一家,別無分店”,缺少競爭和監督,導致價格偏高,大家當然“能到外面買,就不在裡面買”。

從2011年開始,這個旅裡探索建立服務社微利潤經營模式,以供貨招標競爭破除價格偏高、質量欠佳問題。物美價廉的商品,受到戰士歡迎。

在“兵樂購”超市,記者用手機軟件掃描商品的二維碼,發現外面超市賣3元/瓶的可樂,這裡隻賣2.4元﹔外面賣23元/包的某品牌香煙,這裡隻賣21元。

為什麼這麼便宜?旅長李寧說,“兵樂購”超市的700余種上架商品,均採取招標形式確定供貨商,剔除中間流轉環節,確保商品價格低於駐地批發價。

那麼,這樣微利潤的超市,怎麼吸引供貨商入駐?

當初,這一問題著實困擾該旅:部隊一分一厘的預算都有用途,軍營超市如果不賺錢,商家無利可圖不願來,部隊就隻能用家底費去“養超市”,這顯然不是長久之策。

他們採取免收供貨商租金的方式,提供場地由供貨商直接經營,由部隊審核定價,讓超市在微利潤條件下運轉,既讓官兵得實惠,又避免超市成為包袱。

“官兵之家”管理員何元光以某方便面為例,給記者算了筆賬:

供貨商進貨37.5元/箱,每箱12桶,即3.125元/桶﹔

按“遇分計為角”原則定價,超市售3.2元/桶,每桶收入0.075元,售100箱收入90元﹔

每進100箱方便面,供貨商贈5箱,可售192元﹔

兩項累加,“兵樂購”超市每售100箱方便面,有282元利潤。

如此,官兵在“兵樂購”可買到比外面便宜許多的商品,又讓超市有一定的利潤積累,讓超市實現良性循環。

“如今能在裡面買,我們就不會到外面買。”坦克九連戰士李文甫說,因為實惠,探親休假的戰友、來隊家屬常來超市“掃貨”。

(責編:金利橦(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