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服務社“大變臉”:從小賣部到“服務航母”

當過兵的人,大都對軍人服務社有著特殊情懷。炎炎夏日,訓練場上下來買瓶汽水一飲而盡那份爽﹔周末閑暇,買一大包零食和戰友海聊那份愜意……一個個軍營服務社,承載著一茬又一茬軍人對軍旅生涯的青春記憶,折射出一代又一代部隊管理者為兵服務的情懷。
1956年3月8日,創刊不久的《解放軍報》在頭版頭條刊發了一篇題為《辦好軍人服務社》的社論。時光荏苒,隨著社會的變遷、軍隊的發展,軍人服務社也由當初的“小賣部”拓展為如今的“綜合服務中心”“官兵之家”,服務范圍、服務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有的部隊,“服務社”一詞已逐漸成為記憶,或是一種特殊的時代符號。如今,新時代的官兵對“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再次聚焦軍人服務社,報道了南部戰區陸軍某裝甲旅“官兵之家”,能提供租房、婚介、KTV、心理咨詢等多項服務。
軍人服務社不再“老土”
——南部戰區陸軍某裝甲旅“官兵之家”建設和運行模式調查
“兵樂購”超市受到官兵青睞
快回家過年了,該給家人帶些什麼禮物?
離春節的日子越近,南部戰區陸軍某裝甲旅戰士陳楠就越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前不久,他剛選取為士官,得知春節休假計劃批下來,他便興沖沖地到旅裡的“官兵之家”採購年貨。
不一會兒,2個行李箱被火腿、鮮花餅、香煙撐得滿當當,陳楠還意猶未盡。
陳楠發現,“年味兒”在“兵樂購”軍營超市提前到來,有的商品當日上架當日就被戰友們搶購一空。
受到官兵青睞的不僅是“兵樂購”超市。該旅“官兵之家”的圖書館、影碟室、理發室、洗衣房、照相館、健身房、網吧等服務區,以及“入托入學辦”“婚介辦”“法律咨詢室”“心理咨詢室”,一到周末就“人氣爆棚”。
2011年以來,這個旅對軍人服務社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了“學習交流有平台、教育培訓有資源、排憂解難有保障、心理疏導有渠道、休閑娛樂有場所”,其建設和運行模式受到上級肯定。
從軍人服務社到“官兵之家”,折射的是時代之變、理念之變。1月上旬,記者走進該旅,聆聽基層官兵們對“官兵之家”的評價和期待。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