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文職人員隊伍如何成為科技興軍的“千裡馬”?【2】

2017年03月29日08:22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文職人員隊伍如何成為科技興軍的“千裡馬”?

  姓名:周 蕾

  單位:防化學院

  斬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申請5項國家專利

  防化教頭降“毒魔”

  ■解放軍報記者 鄒菲 通訊員 杜健

  周蕾正在為學員授課。 李曙光攝

  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申請5項國家專利,被評為優秀教員,榮立三等功……這些成果,是一位軍校文職人員的科研答卷。

  他叫周蕾,是防化學院生化防護系的一名教員。“若不是軍隊文職人員這個平台,也許我連化學專業都丟了,更別說取得這麼多科研成果了。”憶起當初的選擇,周蕾用“幸運”兩個字來形容。

  那是10年前,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周蕾無意中看到防化學院招聘文職人員的信息。那一刻,珍藏心底的軍旅夢在他心中再次泛起漣漪。原來,高考那年,周蕾雖報考軍校,卻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

  “即便不穿軍裝,在部隊工作、為部隊服務,也算是實現夢想啊!”周蕾原本已與其他單位簽訂了一份行政管理工作的合同,福利、待遇都不錯,但他還是決定抓住難得的圓夢機會,應聘文職人員崗位。從初試到復試,再到試講,周蕾一路過關斬將,順利成為一名文職人員。

  萬事開頭難。由於在地方高校所學專業知識與軍校專業教學差別很大,周蕾必須從頭學起。為盡快勝任崗位,他自學攻讀了《毒劑化學》等教材,很快掌握了相關理論。憑借良好的綜合素質,他承擔起三門課程的教學任務。

  剛當講師那會兒,總有學員向周蕾反映地方教材實用性不強,多數內容與部隊工作脫節。何不編寫一本適應部隊教學需要的專業教材?說干就干,他在編寫教材過程中,引入大量軍事化學領域內容,並將軍事常用危險化學品性質等常識編入附錄,提高學員知識儲備。“既講基礎化學理論,又講軍事運用,這樣的教材更加貼近實戰。”2012年,內部教材《有機化學》正式出版並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學員連連點贊。

  周蕾並不滿足於此。教學中,因化學概念相對抽象,他發現學員很容易對知識的理解產生偏差。為此,他利用Flash等軟件將化學分子結構做成動畫,通過現場演示小實驗,講解深奧抽象的化學專業知識。這一創新教學方式,深受學員歡迎,周蕾也因此被評為年度“教學標兵”。

  立足教學崗位,周蕾求新求變、廣受好評﹔在科研探索中,他同樣敢於突破常規、大膽創新。2009年,僅有不到兩年工作經驗的周蕾被教研室委以重任——參與某種新的物質合成技術及工藝項目課題攻關。

  對於年輕的周蕾來說,這無疑是一次艱巨的挑戰。受領任務后,他放棄了幾乎所有休息時間,多次趕赴地方專業圖書館查閱資料,返回后又一頭扎進實驗室,反復做試驗,有時為解決一個科研問題,他與團隊經常通宵奮戰。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重要科研課題最終榮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如今,在有機化學這一領域,周蕾已是小有名氣,但他依然感覺肩上責任重大。“現代戰爭中,傷害來源不隻有看得見的炮火飛彈,來自化學武器或其他武器的無形化學傷害往往更加致命。”周蕾介紹說,有機化學數據庫每年有成千上萬的更新量,隻有實時更新“知識庫”,熟悉了解世界前沿化合物毒劑種類,才能時刻保持創新源頭“不斷流”。

  周蕾告訴記者,經過不懈努力,他所在團隊已經研制出能夠在戰場隨身攜帶的新型“偵毒箱”,克服了以往運用車載設備檢測的弊端。此外,他們還研制出新型快速洗消體系,並列入專利申請計劃。

  攀登科技高峰的步伐,從未停歇。當前,周蕾正圍繞“單兵實時防護技術”這一前沿課題進行攻關,這一課題成果,有望在未來戰場提高單兵偵毒、防毒效率。有人說,清除“毒魔”的研究工作,猶如在刀尖上跳舞。但周蕾說,他甘願冒險做這樣一個舞者,為戰斗力服務,為國防和軍隊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責編:王璐(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