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調公布高超音速武器進展

近日,美國空軍宣布,一架B-52H戰略轟炸機在加利福尼亞州南海岸成功發射1枚AGM-183A高超音速導彈。這是該型導彈第四次試射,前三次均以失敗告終。此次試射成功,被美軍方標榜為高超音速技術“裡程碑事件”。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或將掀起多國在未來戰場“高端戰爭”領域的軍備競賽。
美媒質疑“完美試驗”
與以往低調實施、“秘而不宣”形成鮮明對比,此輪試射成功后僅兩天,美空軍就向外界發布有關新聞消息、圖片和視頻,並標榜稱:“這是一場完美的測試,AGM-183A導彈將改變戰爭的游戲規則。”
這次測試由美空軍第419飛行試驗中隊和“全球動力”轟炸機聯合試驗部隊聯合開展,兩支部隊均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從試驗過程來看,B-52H戰略轟炸機挂載AGM-183A導彈起飛,導彈與飛機分離后,助推器成功點火,使導彈以高於5馬赫的速度擊中靶場目標。從評估結果來看,導彈保持高速滑翔狀態,全程都在大氣層內飛行,速度超過高超音速武器的臨界值——5馬赫。
與前三次相比,此次試射在點火、高速滑翔等方面沒有再出現錯誤,表明美國在該項技術上取得一定進展。不過,部分媒體對美空軍測試結論提出質疑。一方面,該導彈速度雖達到5馬赫,但僅為高超音速武器“入門值”,且測算值未說明是在初始階段還是沖刺階段,是否全程保持穩定。另一方面,按照項目最初設計方案,導彈在飛行過程中可進行不規則機動,但美空軍刻意回避了關於導彈是否進行機動的相關問題。對此,外界紛紛質疑美空軍急功近利,降低項目設計要求。
試射后,美空軍部長肯德爾對眾議院撥款委員會防務小組作証時表示:“目前,該計劃在研發方面尚未取得成功,美空軍將加快進度,希望早日實現批量生產。”外媒由此推斷,美高層對空射高超音速武器的前景並不看好。
多軍種聯合研制
美軍高超音速武器研發工作最早起源於美陸軍的“常規快速打擊”項目。該項目致力於研究助推滑翔導彈技術。在“常規快速打擊”項目框架下,美陸軍主導研發了“陸軍先進高超音速武器”,射程超過6000千米、速度介於4至5馬赫。2011年11月,美陸軍高超音速武器項目試射成功,並獲得大量資金支持。然而,在2014年8月的定型測試中,該型導彈於發射4秒后爆炸,武器研制陷入停滯。
隨后,五角大樓將該項目轉交美海軍研制,其項目目標也調整為研發一款戰略級潛射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導彈。為集中技術和資金優勢,五角大樓在2018年明確,項目核心部件“高超音速滑翔體”由多軍種聯合推進研制,未來技術成熟后交付各軍種使用,並命名為“通用高超音速滑翔體”。此舉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各軍種對各自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導彈的研發熱情。
此次AGM-183A導彈試射成功,意味著美空軍在空射助推滑翔導彈研發上取得一定進展。與此同時,美軍其他軍種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相關項目研發進度。美海軍研發的用於高超聲速導彈的第二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已至少完成兩次陸基發射試驗。美陸軍自2019年起,多次進行射程超過500千米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試射,其間也對助推滑翔導彈技術進行相關論証。
或引發大規模軍備競賽
外媒稱,五角大樓此前已明確將高超音速武器技術列為發展戰略打擊能力的核心技術,其與傳統核打擊平台的結合將有效提升美軍的戰略威懾力。AGM-183A導彈試射成功,實現了其與B-52H戰略轟炸機等傳統空基戰略核打擊平台的“跨越式結合”。同時,美海軍也加緊推動高超音速彈頭與“三叉戟-2”潛射導彈的兼容性試驗。美戰略司令部司令曾公開宣稱,美軍在戰時將具備“高超音速武器+核武器”的戰略打擊能力。
此外,在美軍高超音速武器和技術研發“清單”中,使用超燃沖壓發動機的飛行器和空天飛機的研發也是優先事項。如美軍正加速推進X-37B空天飛機與X-60A高超音速飛行器及潛射平台的結合,意圖實現其一直鼓吹的“全域、全時、全球”作戰目標。這種以高超音速武器為主要平台,開發新作戰樣式的行為,或將使得各國競相效仿。
美軍加快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的技術研發進度,意在強化新質力量建設,為所謂“大國競爭”提供軍備支撐。分析認為,當前,美國有意將高超音速武器等新概念裝備與傳統核打擊力量相結合,提高戰略威懾能力,這或將加速全球軍備戰略體系的失衡,在熱點地區和世界范圍內掀起“高端戰爭”領域的軍備競賽。(劉貝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