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说唱艺人张颖奎的经历颇似电影《百鸟朝凤》的现实版本,不同的是,这是个开心的故事。20多年前,自幼爱听爱唱南梁说唱的张颖奎21岁那年正式拜师学艺。学成出师后,他和师兄弟们组了个队伍,开始走村到户地表演。
南梁说唱曾是当地人祖祖辈辈喜闻乐见的独特民间艺术。唱得好的民间艺人在当地人气很高,颇有明星的味道。但是在张颖奎出道的年代,艺人的生活已经开始变得艰难。张颖奎折腾了一段,却发现靠干这个连糊口都困难。迫于生计,他开始把生活重心放到了放羊、种地上。但他放不下心爱的说唱。农闲时,还是会和师兄弟一起到庙会唱几场。
21日下午,“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组来到平凉市崆峒区境内。在高速口,我们把大客车换成了中巴车,又转过了不知多少个急转弯,才终于到达了位于山顶上的峡门回族乡颉岭村。
这是一个典型的回族聚居村,132户人家中,回族人口占到了六成以上。由于位置偏僻,村民又居住分散,在精准扶贫工作刚刚开展时,这个村的贫困发生率高达53.28%。而现在,通过鼓励村民搬迁、发展规模化养牛,村里的贫困发生率已经降低到了4.77%。
“由于起步早、有连续性,静宁苹果已经有了很强的品牌效应,我们现在正在防伪技术上下功夫呢。”提起县上已经发展了30多年的苹果产业,静宁县委书记王晓军抑制不住自己的骄傲。
平凉静宁,地处六盘山区,曾是红军长征中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部队联络的重要枢纽。如今,静宁因为苹果驰名中外。全县果园总面积达到101.2万亩,是全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建成各类果品认证基地53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认证基地33.6万亩、良好农业规范(GAP)苹果基地1万亩、出口基地18.4万亩,果品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等6个国家和地区。
“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组今天离开兰州达到会宁县。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革命历史深厚,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之地。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的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达会宁,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9位元帅及8位大将、46位上将、127位中将、1200余位少将都在会宁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革命历史深厚,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之地。会宁会师,既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在会宁,至今仍然流传着许多发生在红军战士与当地群众之间的感人故事。
与悠久的革命传统相生相伴的,是会宁艰苦的自然环境。自1983年,会宁就被列为了“三西”农业区域建设重点县。虽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贫困的面貌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如今,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会宁又一次成为了重点和焦点。
要想让农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会宁县探索出了一条结合自身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路子。
19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主办、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甘肃省委网信办承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甘肃站在兰州正式启动。
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唐建军在启动仪式上致辞中说,甘肃作为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之一,是各路红军到达最全、时间最长、地域最广的省份,是党中央选择以陕甘根据地作为红军长征落脚点的决策地。虽然甘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生存环境比较艰苦。但是甘肃人民同步奔小康的势头非常强劲。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在长征精神和甘肃精神的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直罗镇战役,是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陕西省鄜县(今富县)直罗镇地区对国民党军的进攻战役。直罗镇战役也是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被毛泽东称为“奠基礼”的战役。
伴随1934年至1935年6月期间国民党军对陕甘革命根据地一、二次“围剿”失败,1935年7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开始向陕北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就在西北红军反敌第三次“围剿”斗争的关键时刻,红二十五军和中央红军先后来到陕北。
照金,历史悠久。相传隋炀帝曾巡游此地,身穿锦衣绣袍雨后映照金光,曰:“日照锦衣,遍地似金,此地应为照金”,故此得名。
如今的照金,作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人们所熟知。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建较早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从1932年2月20日红军陕甘游击队首次到达照金,照金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抒写了17年的峥嵘岁月。
临近国庆假期,铜川市石柱乡马咀村的村支书李云南似乎比平时更忙:拓宽通村路、督促村里清洁卫生、保障各功能区正常运转……只为能给游客一个舒适的游览环境。
如果放在两年前,马咀村和关中其他农村并无两样。但如今的马咀村已发展成为关中地区乡村游的一颗“新星”。
马咀村地处铜川市耀州区石柱乡西南部,距耀州区14公里,全村92户372人。2008年以前,马咀村的老百姓住在沟畔上,在国家移民搬迁政策下,马咀村的村民从沟畔搬到现在的居住地。
位于桥山山脉南段的陕西铜川境内,坐落着一座海拔1600多米的山峰。据传唐代薛刚曾在此囤兵,故起名薛家寨。绝壁危崖,重峦叠嶂,密林如海,是自古以来人们对薛家寨山势险峻的描绘。
似火的红军标识,随风飘扬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旗帜,如今的薛家寨,作为红色旅游景点被人们所熟知。“站在当年英雄流血捍卫的地方,让我们感念革命前辈理想之高,意志之坚,革命之苦……”红军路竖立的提示牌上的一段话将人们带回到红军在薛家寨的艰苦岁月。
四川阿坝州境内的日干乔大沼泽,东连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北去若尔盖唐克乡,九曲黄河第一湾。大沼泽海拔3300-3500米,面积约250万亩,这里曾见证了长征路上的一段传奇。
茫茫开阔、连接天际的日干乔大沼泽,草海、泥潭密布,气候无常,仲夏季节也时而寒流滚滚,时而暴雨倾盆,狂风、冰雹、风绞雪随时可见,被称为陆上“死亡之海”。这片泽国,遍布着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革命足迹,永远诉说着英勇红军与大自然殊死博斗的悲壮史诗。
9月12日,来自四川阿坝州马尔康、金川和小金三个县的年轻干部们来到两河口会议遗址参加长征干部学院的培训。
和其他培训不同的是,长征干部学院的学员们需要把“吃红军饭、穿红军衣、走红军路、尝红军苦、唱红军歌、扬红军魂”贯彻始终。学院采取“模块式”组班,“菜单式”选课,“套餐式”设置课程,设置有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激情教学、访谈教学5大教学模块,7门课堂教学课、15门现场教学课、爬雪山、过草地等4门体验课、“雪山草地,苦乐同心”等3门激情课。
据长征干部学院老师介绍,长征干部学院是一所以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干部学院,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大熔炉”。
5年前,四川小金县夹金村的老百姓万万没想到,在驱赶糟蹋菜地的野猪时竟然找到了致富路
小金县地处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端,地形狭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辖内的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11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四川宝兴县
“毛泽东、朱德长征旧居”。
“毛泽东、朱德长征旧居”坐落于四川宝兴县硗碛乡泽根村二组,旧居东面距居民区20米,始建于清代,石
木结构,坐西向东,东西长50米,南北宽30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斗底锅庄楼长12米,宽10米,高13米,石木结构,为两
段四层,下段为方形石碉建筑,上段为穿逗式,悬山式双披屋顶,小青瓦屋面。
“别了我的故乡!离情别恨,莫缭绕我的征裳;国泪乡愁,莫羁绊我的戎装。我要先踏上妖氛弥漫的战场,把我的热血与头颅贡献给多故多难的党。”每每站在第三十军指挥部旧址,唱起这首荡气回肠的《红军诀别诗》,四川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骆志勇都控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
第三十军指挥部旧址,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古城坪村袁国聪等家,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四方面军旧址群的一部分。原址为穿逗式木结构的三个四合院,总面积2660平方米,因遭受火灾,现仅保存一个四合院。朱德、徐向前也曾在第三十军军部住过,民间传说,徐向前、李先念、陈昌浩等领导的马经常拴在这株金丝楠树下。
“爷爷总会给我们讲他当年给红军带路的故事,来来回回、一批一批地送了8天8夜。”彝族后代马晓兵回忆起祖父沙马马海,流露出对祖父的崇拜,因为祖父留给他的是一段难忘的长征故事。
1935年5月22日,刘伯承与彝族果基家支的首领果基小叶丹在冕宁县彝海边歃血为盟。从此“彝海结盟”享誉世界,载入史册。举世闻名的彝海结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开辟了道路,为党的民族政策的执行开拓了先例,也向世人宣告了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坚不可摧。马晓兵的祖父沙马马海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全过程参与者,他为“彝海结盟”的实现和红军顺利通过彝区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了“苟坝会议”,在贵州枫香镇苟坝村种下红色基因,为枫香镇打造以“花茂村”为引领,发展集红色游、田园游、智慧游的土坝—花茂—苟坝乡村旅游示范带奠定了基础,如今该地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乡村旅游处处有,但发展得好不好,关键还得看收入?2015年,花茂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07元,这让过去极为贫困的“荒茅田”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这对农村发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村民们的腰包更鼓了,生活富裕了,好日子有了盼头。
贵州湄潭县田家沟,曾在2011年因一曲《十谢共产党》名声在外,如今此地已成为湄潭茶文化乡村旅游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里的农民依靠种茶致富,人均拥有茶园2亩,“山上茶园翠绿、山下田园飘香、黔北民居连片、靓丽现代农庄”是田家沟融入绿水青山的真实写照,这里的茶旅一体化已成为幸福生活的注脚之一。
田家沟属于兴隆镇龙凤村,该村正把幸福、生态、文化镌写在湄潭的区域名片上,把打造乡村旅游和发展茶产业作为主动力,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5500万元。在湄潭县兴隆镇这个茶产业占三分之二以上的乡镇中,田家沟依山傍水、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茶园绿满山头,山下美景相依,别具一格的廊桥水榭与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令游客向往。
我手指的这个住所是当年竺可桢校长的居所,请大家跟随我的引导进入室内参观,共同了解认识这段历史。”9月7日,记者跟随解说员阴利君走进浙江大学西迁纪念馆了解到,70多年前,浙江大学到贵州湄潭县办学后,便与贵州结下了一份“不解情缘”。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日军逼近杭州,竺可桢以惊人的胆略率领全校师生西迁,开始了流亡办学的历程。1939年竺可桢来到贵州,先后在赤水、绥阳、瓮安、湄潭等地进行过考察,最终将湄潭选为西迁地址,在远离战火的大后方为浙大找到了一块安身之地。
贵州黎平,一个以侗族聚居的县城,城中有秀美灵气的德凤镇,镇里有一条很有名气的古街名翘街,翘街之上,繁华热闹,商贾云集。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在紧要关头改变红军的战略方针,变被动为主动,为召开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是中央红军首站入黔,长征走向胜利的重大起点。
站在翘街高大的石牌坊处向下望去,整条街区尽收眼底,古朴庄严的会议会址便在翘街中部,与之相对的纪念馆每天上午八点半至下午五点半,静穆地敞开大门,免费向游客开放,共同迎接着一批批如梭的游客。门口,“黎平会议会址”和“黎平会议纪念馆”几个大字熠熠生辉,此处已成为游客了解黎平会议历史的最佳去处。
贵州黎平县的肇兴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在这里居住着6000多侗族同胞。通过发展特色民族文化的乡村旅游,肇兴实现了旅游产业的率先突破,2015年肇兴景区门票收入达780余万元,比2014年翻一番,让肇兴实现了由借“地”吃饭到靠“景”吃饭的转变。
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的腰包更鼓了,生活富裕了,好日子有了盼头。”陆昌华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黎平人,说起在肇兴工作32年的经历,他不禁感叹肇兴的变化太大了:“以往肇兴人除了外出务工,就是守住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现在家家户户盖起了大房子,日子好过着呢!”
眼前猕猴桃的采摘和销售已近尾声,凤凰县菖蒲塘村的村民刘发玉也开始准备着出门,她刚刚接下了外地果园嫁接苗木的业务。忙完家里的农活,就出村为外地的果园嫁接苗木,已经成为凤凰县菖蒲塘村许多妇女的生活常态。
菖蒲塘是凤凰县廖家桥镇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小村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引进水果种植。水果产业的发展,让村里出现了一批出色的本土农技师,凭着丰富的苗木嫁接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菖蒲塘村的“女子嫁接队”逐渐在外村甚至外省都有了名气。
“《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舍己为人,让人感动。”9月1日,开学第一天,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乡中心小学6年纪189班的贺珊跟记者聊起了自己最爱的红军故事,“平常听老师讲红军长征的故事,他们不畏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桑植县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也是贺龙元帅的故乡。1927年贺龙参与领导南昌起义,率领的部队8000多人中,近一半人来自他的老家桑植。起义失利后,贺龙只带了8个人回桑植。
“尽管三千人去八人还,可不到一个月,又有数千名桑植儿女加入红军。”桑植县党史研究办主任科员向佐柏说。
最近,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78岁的施成富老人特意将自己脱落多年的牙齿给补上,许多以往吃不了的东西现在都能吃,用他的话说就是,“日子越过越好,镶上假牙好‘享福’。”
花垣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曾是红二、六军团长征的途径地,但因为交通不便,山区闭塞,发展滞后,成为湖南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其中,位置偏僻的十八洞村是重点帮扶村,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
而现在,这个曾经的苗族聚居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村民施成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来来来,尝尝我们村里的红心猕猴桃和葡萄,汁多味甜。”看到记者,湖南省凤凰县菖蒲塘村党支部书记王安全热情招呼大家品尝。种类丰富的水果,不仅好吃,现在还是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有女莫嫁菖蒲塘,塘上只长菖蒲草”,菖蒲塘村曾经以“穷”闻名。全村906人,人均只有半亩水田、一亩多旱土,村民主要靠稻子、玉米维持生计,年人均纯收入才6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
穷则思变。为摆脱贫困,菖蒲塘村开始尝试引进猕猴桃、柑橘、蜜柚等水果产业,试种成功后立即推广,经过不断改良,市场被一步步打开。
“以前不值钱的传统手工艺品,现在变成了赚钱的‘抢手货’。”30日下午,湖南省通道县皇都侗文化村69岁的织娘石培云拿起一块色彩艳丽的侗锦兴致勃勃向记者介绍,“织锦每年能给我们带来4万多元的收入,比以往翻了十倍不止哩。”
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的通道县是著名的红色小城。1934年12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在通道召开临时紧急会议,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作出转兵西进贵州的正确抉择,挽救党和中国革命于生死关头。
通道县将丰富的红色旅游景观、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结合,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日前,由中央网信办组织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共和国摇篮”江西省瑞金市,参观革命旧址,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文里,有一篇文章叫《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就在瑞金市的沙洲坝, 当地群众把文章中的井称作“红井”。
1933年9月,为解决当地军民饮水困难,毛主席带领政府工作人员同当地群众一道开挖了这口水井。次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敌人曾多次要填埋它,沙洲坝人民坚持斗争,终于保存下来。
清洗,晾干,裹上黄泥、盐和其他作料,腌足整整40天,一枚蛋黄沙、蛋白嫩的咸鸭蛋就出炉了。“来来来,尝一个,比一般的咸鸭蛋好吃多了。”25日上午,见到记者,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村民张勇热情招呼。就是这样一枚小小的咸鸭蛋,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这里的土鸭自然放养,鸭蛋营养价值高。张勇所说的这枚咸鸭蛋是他奶奶廖秀英纯手工制做,蛋白“鲜细嫩”,蛋黄“红沙油”,入口鲜香,让人欲罢不能。
85岁的廖秀英不会想到,自己60多年的老手艺能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你别看一些电商巨头都在搞下乡,实际上他们很难接地气,这就是我们的机会。”讲这句话的人叫李珍,兴国县妹子,80后,2004年大学毕业后去广东打工,开淘宝,做电商。去年从广东回到家乡,和其他4个老乡合伙投资近百万元组建了电商平台汇邦同城,任运营总监。
24日上午,兴国县潋江镇凤凰村电商服务中心内,正在巡店的李珍应邀向记者讲起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兴国县潋江镇农产品丰富,兴国灰鹅、茶油、鱼丝、土鸡、土鸭等农产品物美价廉,但不少农户还是愁销路,有产品,变不了现,自然无法脱贫。农产品插上电商的翅膀,想起来很完美,做起来很残酷。
“习惯了,不干活就会生病,出出汗反倒不容易生病。”24日上午,江西兴国县杰村乡含田蔬菜基地的辣椒大棚内,老大娘吴春招拿着锄头,弯腰锄草,不时直起身子擦擦汗。
吴春招今年66岁,儿孙满堂,按说应该是享福的时候,可是她闲不住。家里几亩薄田,产不了几担谷子,刚刚够全家人吃。用吴春招的话来讲就是,谷子够吃,但是想吃肉就要出去打工赚钱。
吴春招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但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吴春招在家里坐不住。别看她年纪大,下地干活依然是一个好把式,采摘、追肥、锄草样样精通。家里忙完,总想出去找点事做,在家门口的蔬菜基地是最好的选择。
“来来来,喝水,吃花生,再尝尝我们这里种的百香果,可好吃了。”见到记者,江西省于都县古嶂新村的陈佛生热情招待。宽敞明亮的两层半小洋房,室内干净整洁,客厅的红色圆桌被女主人擦得又干净又明亮。
一年多前,陈佛生过的却是另外一种生活。用陈佛生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三天不下雨,吃饭没水用;三天下大雨,肥水流干净;种粮赶不上季节,山高水冷,野猪泛滥。
陈佛生所说的这个“山高水冷”的地方是他的“老家”,离此地13公里大山深处的古嶂村。
“你们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吃苦耐劳,不要贪图享受,要将长征精神传承下去。”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之际,102岁的老红军王承登讲述了他对青年一代弘扬长征精神的殷切希望。
王承登,祖籍江西兴国县城岗乡,1914年出生,1930年参加革命,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34年10月,王承登跟随部队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中央媒体“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10日走进福建宁化县,再度掀起学习宣传长征精神的热潮。
当天,参加活动的采访团一行参观了石碧红军医院纪念园、宁化北山纪念馆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了解宁化县作为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聆听红军后人讲述红色故事,零距离学习体验长征精神。采访团还深入老区乡村,参观老区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和客家风情旅游景区,感受老区人民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在奔小康征程上取得的喜人成就和昂扬的精神面貌。
“依托共产党的信仰铸就军魂,人民军队一往无前节节胜利。”12日上午,出席“福建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国情教育实践基地龙岩基地”揭牌仪式的中宣部新闻局新闻协调小组组长汤华表示。
当天,在闽西采访的中央媒体“重走长征路”采访团与福建省“青年新闻人重走长征路”采访团一行从不同行进路线会师活动现场,共同见证实践基地揭牌。活动掀起“重走长征路”宣传活动的又一高潮。
作为知名老新闻工作者,汤华在活动现场与年轻新闻人开心互动,一起了解古田会议经过和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他勉励新闻人努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古田会议精神,高扬人生理想风帆。
中央媒体“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团走进南雄 感受新农村建设成果
9月13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中央媒体“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结束在福建的采访,从福建宁化县进入广东南雄。
南雄革命历程辉煌,1930年划归中央苏区管辖;《毛泽东选集》中提及的“水口战役”在此打响;红军长征后,项英、陈毅、陈丕显在南雄开展了三年游击战争,陈毅元帅在此写下著名的《梅岭三章》;1939年冬,中共广东省委迁驻南雄瑶坑,领导了全省的抗日救亡运动。2010年,南雄市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
乐昌五山镇石下村,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历年来这里都出土有枪械、箩筐、斗笠等物品,保存完好的红军墓都深深地烙着长征的记忆。这里也是美丽乡村的代表,村里的上黎组梯田被国家农业部誉为“全国十大美丽田园之一”。在这里,中宣部组织的“重走长征路”采访团遇到了回乡创业的陈柏雄,一位用互联网带领老区人民走上致富路的年轻人。
1996年,村民陈柏雄离开家乡到东莞务工, 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他在东莞有了自己事业,收入也颇丰。2011年,陈柏雄回到家乡时,看到家乡百年梯田这一优质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乐昌,由于条件艰苦,战士们没有什么生活装备,但见满山毛竹,就地取材,用竹子做成了杯子喝泉水。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乐昌五山镇麻坑村的村民张求华听到当地老人讲起这个故事,受启发想到把毛竹和美酒结合起来,制作竹酒。历经3年的尝试,2015年终于酿出绿竹酒,并成功注册“能哥”商标。
张求华介绍说,麻坑村是革命老区,这里地质条件差, 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他退伍返乡后,养过猪和竹鼠,种过竹笋,都没有成功。张求华曾在深圳中英街当过边防战士,也许是因为军人的责任感 ,他一直有着靠创业带领村民脱贫的想法。这种以特殊工艺酿制的竹酒通过微信宣传后,很快通过微商打开了销路,在江西、湖南一带都小有名气。
今天,中宣部组织的“重走长征路”大型采访活动进入乐昌。乐昌市位于广东省最北端,北与湖南省宜章、汝城两县交界,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这里也是红军长征广东段中重要的一站。
下午,采访团来到了位于乐昌市五山镇麻坑村的五山红军长征临时指挥所,就在这个指挥所,红军曾做出了战略部署的重要决定。1934年11月,江西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突破敌人的第一、二道封锁线后进入乐昌五山地域。
“弘扬长征精神,决胜全面小康。”9月17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中央媒体“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湖北郧西县,探寻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激情。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突出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包围,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从而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武装得到生存、发展并壮大,最后夺取了政权。郧西县也是中国红军长征的见证者,长征途中三支红军先后途经郧西,1932年至1936年,红四方面军、红三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先后来到郧西,其中红二十五军在郧西驻扎一年多的时间,创立了鄂豫陕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地方政权。
湖北省郧西县坎子山村,坐落在绝壁上的村落。山高石头多,出门靠爬坡。然而如今这个秦楚交界、海拔近1800米的少数民族山村,却有着一条宽敞的进山通道。这条路多亏了大梁山的“愚公”魏登殿。
坎子山村“九分石头一分土”,被称为“挂在绝壁上的村落”。没有路,乡亲们到10公里外的泗峡口办事,还要肩挑背驮,翻山越岭,天不亮动身,回来已是漆黑;没有路,村民养的猪想变现,要4个人抬下山,脚边就是悬崖。1975年,21岁的魏登殿从部队复员后,先后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他首先带领大家修路。在他当村支书的40年间,坎子山村修起35公里的出山大道,通村、通组公路实现全覆盖。
“弘扬长征精神,决胜全面小康。”9月19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中央媒体“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湖北红安,探寻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激情。
红安·中国将军文化影视城位于红安传统景点“似马重峦”的似马山北侧,占地46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影视城依照明清时期鄂东地区的建筑风格,由城楼、县衙、文昌阁、文庙、教堂等14座建筑群、两个广场、一条主干街道、四组市井商铺和监狱组成,于2012年7月奠基建设,仅用8个月时间建成。
桂林兴安县旅游资源丰富,是广西的旅游大县。特别是在红色旅游资源方面,红军长征经过桂林北部的兴安便留下了宝贵的长征精神,激励兴安这片土地的人民发奋图强,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界首镇的老街坐落在湘江旁,80多年前中央红军在这里强渡湘江,战火纷飞,80多年后这里安定繁荣,老街见证了界首近百年的兴衰。界首镇,人口有4.2万人,“到去年年末,我们镇的人均纯收入为1.368万元”,该镇的党委负责人陈健说道,“今年还会有进一步的增加,这得益于种植业的发展”。
9月22号上午,“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记者团来到觉山铺阻击战旧址,追思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
原全州县党史办副主任卿助南为记者们讲述了当时的历史。1934年11月25日,红军总部发布分四部突破湘江防线的命令。红军便设防于鲁板桥、觉(脚)山铺之间,阻击湘军西进,掩护红军主力渡江,湘江战役打响。觉(脚)山铺是敌人封锁湘江的咽喉要地。觉(脚)山阻击战以五团政委易荡平等2000余名红军烈士的热血和生命为代价,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该战是湘江战役中最大、最悲壮的阻击战。
9月23日互联网媒体“走转改”媒体团来到灌阳新圩阻击战战场,走访了红五师指挥所、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酒海井红军烈士殉难处等遗址。
灌阳县史志办原主任文东柏给记者团讲述了红军当年的故事。1934年红五师师长李天佑率军来到新圩镇龙桥村杨柳井屯设下指挥所。11月28日早晨,桂军向红五师前沿阵地发起进攻,三大阻击战的新圩阻击战就此率先打响。29日,桂军增援部队来到,最终红五师被迫转移。
战斗中,受伤的红军战士被转移到下泥湾蒋氏祠堂临时搭建而成的战地救护所。
“恁看看,这是俺前几天刚买的电动三轮,也是俺家摆脱贫困的一个纪念,以后俺的日子算是有指望、有奔头了!”10月9日下午,“长征路上奔小康”采访团刚走进高大爷家,他便指着自己的“宝贝”笑得合不拢嘴。
高大爷今年72岁,家在南阳市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12年前,高大爷的儿媳与儿子离婚,一年后儿子患了脑血栓,从此他便和老伴边拉扯孙子边照顾儿子艰难度日,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
“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没人出去打工。以前俺家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000块钱,自从张书记来了,俺这日子终于有了起色。”高大爷高兴地说。
“红军长征时候,路过俺村,有一个班的战士都住在俺家。”9月27日,河南驻马店泌阳县农民宋书仁自豪地说。
宋书仁今年73岁,从小听爷爷讲红军故事,如今又把这些故事讲给儿孙听。1934年11月,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25军从桐柏山区进入泌阳县,入驻的第一个村子就是宋书仁的家乡二郎庙村。
“开始说来部队了,人们有点儿提心吊胆。可是见红军个个穿着草鞋像穷人家的孩子,年龄也不大,对老百姓很和气,大爷长大娘短的,很家常,乡亲们就放心了。” 宋书仁说。
80余年前,红25军从信阳罗山县何家冲村出发开始了长征路。此后,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童子军”转战5省,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
80年后,这片大别山深处的革命老区已焕然一新。一个个美丽乡村如一粒粒明珠镶嵌在这片曾经的革命热土上,带领老区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征程。
“红军那个年代,庄稼也少,村里经常吃不饱饭。哪像现在,种粮食国家还给补贴,村里面貌翻天覆地,又是楼房又是小汽车,日子越来越好了。”在当年红军出发的银杏树旁,89岁的王传伟老人说。
毛泽东同志的孙子毛新宇曾做客人民网,就“长征:昭示历史,启迪未来”这一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详细]
罗瑞卿之子、原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副政委罗箭少将曾做客人民网,以“革命后代重走长征路”为题与网友交流。[详细]
老将军王定烈,谢觉哉夫人、老红军王定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江英曾做客人民网,以弘扬长征精神,建设和谐社会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详细]
罗开富于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原路徒步采访。他以红军为榜样,成为继红军之后第一个走完原路全程,第一个翻越全部雪山,第一个横穿草地中心沼泽地的记者。[详细]
陈赓之子、原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陈知建少将曾做客人民网,以“革命后代重走长征路”为题与网友交流。[详细]
“重走长征路,青春跟党走!”首都大学生记者团自北京抵达遵义,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集体采访活动从遵义师范学院启程。接着,记者团一行还赴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遵义会议会址以及娄山关战斗遗址进行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