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阿富汗战争时代——
美国陆军进一步加快改革
随着阿富汗战争接近尾声,美陆军总人数从2012年顶峰时期的57万降至目前的49万。而据美国媒体7月7日报道,至2017年9月底,美国陆军预计将裁减4万现役士兵,总人数降至45万。
此次裁减,是美军陆军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继2014年美陆军发布《陆军展望:2025年部队》白皮书之后,2015年1月,陆军参谋长雷蒙德·奥迪尔诺又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牵引的“2025年及未来陆军”现代化战略,将进一步加快陆军改革步伐。未来,在美第三次“抵消战略”和最新出台的《国家军事战略》框架下,为应对“反进入/区域拒止”和“混合冲突”,美陆军将重点提升高端常规作战能力以及在大城市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力图建设一支可全球快速反应并能参与地区行动,从而更加精干、灵活、杀伤力大、适应性强的部队,为未来跨域联合作战提供强大的决定性战略地面力量。
改革动因
美战略重心的调整、国际安全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国防资源的缩减,使美陆军传统优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美军逐步走出十余年反恐战争的泥淖,美国陆军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战略转折点”。美战略重心的调整、国际安全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国防资源的缩减,使美陆军传统优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转危为机、化被动为主动,是美陆军改革的逻辑起点。
首先,美战略重心向亚太倾斜,为应对“反进入/区域拒止”,美陆军开始将提升高端常规作战能力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随着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和海、空力量在未来联合作战中地位的明显上升,陆军地位相对下降。对此,陆军将传统优势与未来作战环境相融合,力求在未来跨域联合作战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经过反复博弈,美军将地面部队纳入最新提出的“全球公域进入与机动联合”概念,从而取代“空海一体战”概念,陆军定位和任务日渐清晰。未来,陆军将凭借对地面环境的控制优势,“塑造”有利的战场环境,为海、空军提供支援,提升美军应对中低端冲突的能力。同时,还要运用隶属自身的太空、网络、特种作战等力量,遂行多种防卫作战任务,应对高端常规作战。
其次,为应对未来更加复杂多变的“混合冲突”,美陆军认识到,必须提高对作战环境的认知,充分发挥多能优势。通过对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的总结,美陆军在新版“2015条令”体系首部顶层条令《联合地面作战》中,明确未来陆军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混合威胁”,即由正规部队、非正规部队、恐怖势力与犯罪团伙等动态交织组成的力量。在近日出台的美《国家军事战略》中,“混合威胁”首次被确定为“混合冲突”。美军认为,这种冲突类型形式隐蔽,手段灵活多样,代价小且美军准备相对不足,更难以应对,未来将被对手所青睐。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以及“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行动,都可归为此类。而这种多方威胁相交织的“混合冲突”,要求陆军具有更强的作战适应性和多能性,具备全球快速反应和地区参与能力,能够同时遂行小规模应急反应行动、大规模决定性地面攻防行动以及稳定行动和民事支援行动等。
最后,国防预算削减的压力,要求美陆军必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一支技术含量更高的精干队伍。金融危机后,美经济复苏乏力,计划2012-2021财年,将国防预算削减1万亿美元,而陆军预算拨款降幅最大。这是因为过去十余年围绕反恐作战需要,美军重点对陆军实力进行了扩充,而未来美军将着力争夺海洋、太空、网络等“全球公域”的主导权,迫切需要改变过去以反恐为重、偏重陆军的做法,将军费更多地投向海、空军和新型作战力量。这就要求陆军必须转变思维,选择内涵式发展模式,主动优化规模结构和资源投向,以避免战斗力陷入缓升陡降的局面。
改革目标
打造一支适应“全球一体化作战”,更加灵活、机动、多能、精干、高效且能“预防冲突、塑造有利环境、打赢战争”的陆军部队
美陆军认为,大城市的复杂作战环境、资源竞争以及敌对生物技术的应用,正不断削弱其长期以来积累的优势。未来,2025年陆军建设将结合“作战概念驱动技术研发”和“技术驱动作战概念发展”两种发展模式,带动部队规模精简,引导资源集中投向核心能力建设,打造一支适应“全球一体化作战”,更加灵活、机动、多能、精干、高效且能“预防冲突、塑造有利环境、打赢战争”的2025年陆军部队,以确保打败任何潜在对手,并为2030-2040年间陆军的根本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设想分为三个阶段:短期(2016-2019财年),为恢复期,逐步减少人员配备,恢复战备水平,并对“预算控制法案”第一年紧缩的现代化投资额度进行再平衡。包括使20%的作战部队获得用于联合训练的资金;聚焦于全球反应部队、韩国部队与反核生化部队;优先满足地区性盟友需求;技术研发与人的发展并重,以保持网络防御、防化、远征型防空部队等各方面对潜在对手的压倒性优势。
中期(2020-2022财年),为过渡期,通过对陆军现代化的持续投入,降低陆军面临持久冲突时的风险。包括使更多的陆军部队达到良好的战备水平;恢复被推迟的现代化项目,如地面战车、地面作战网等;投资维持建制内的工业基地,如联合轻型战术武装多用途战车等项目。
远期(2023财年以后),在“预算控制法案”下对陆军现代化与战备方面投资始见成效,陆军总体转向精干与高效。包括在战备、现代化与最终力量方面达到平衡,降低风险,以一支小型而精干的陆军应对各种挑战。
当然,随着实际情况变化,陆军改革的具体实施步骤和阶段性目标将进行适时调整。
改革措施
为实现“2025陆军”建设目标,美陆军在部队运用、装备技术、人力资源与编制结构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调整
为实现“2025陆军”建设目标,维持相对于潜在对手的压倒性优势,同时为更长期的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美陆军在部队运用、装备技术、人力资源与编制结构等方面都做出了进一步调整。
一是创新作战概念,推动陆军运用模式转变。“2025陆军”建设提出“分权式、分布式、一体化”作战以及“联合地面作战”概念和“战略地面力量”概念等,更加强调“灵活、机动、一体化”。“分权式”作战重在下放决策权与行动权,同时加强部队横向协作关系,以便有效控制作战节奏并对战场态势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分布式”更强调减少部队集中,隐藏作战意图,通过先进的通信手段相互协作,营造有利的战场形势;“一体化”作战则侧重将陆军部队与其他力量高效融合,发挥综合优势。“联合地面作战”概念,重在强调“合成军队机动”和“广域安全”两大核心能力。“战略地面力量”概念则突出“战略机动”和“远征机动”能力,前者主要依靠“区域定向部队”来实施,要求地区驻扎部队在预防冲突或应急反应时能够充分利用盟友伙伴优势;后者则主要要求驻扎在美本土的陆军部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快速投送。
二是将技术与人力高效融合,确保非对称优势。美陆军认为技术和人力优势是赢得战争的两大法宝,二者高效融合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还可发挥合力优势。未来,陆军将重点研发颠覆性技术,优先研发可维持美军非对称优势的先进武器装备并实施从军士到将官的创新型领导者培养计划,以实现2025年后陆军部队发生根本性转变。具体措施包括:利用任务指挥系统、情报优势和网空优势等提高决策效率;加快部队职业化进程,提高陆军整体素质;加快实现战场无人化进程;提升全球快速部署能力,抢占先机,并维持战果;提高部队杀伤力,发展定向能武器;优化后勤保障,减少对中继基地的依赖等。
三是减规模调结构,优化能力建设。受预算削减压力和未来作战样式变化影响,陆军现役部队已从伊阿两场战争时最高峰值57万人减至2014年的约50万。2017财年结束前,美军计划再削减4万现役部队,将现役部队规模压缩至45万,作战旅由战时最高的45个减至30个。如果预算压力不能得到缓解,陆军将在2019财年结束前,将现役部队减至42万,这将对当前部署和未来全球应急行动产生消极影响。对此,陆军将通过开发条令、编制、训练、装备、领导、教育、人事与设施,以确保在缩编的同时维持或提升陆军部队的核心战斗力。如,通过制定“2015条令”体系,牵引陆军体制编制调整。在减少旅级编制的同时,增加营级编制,强化模块化旅的作战能力建设,包括提升部队防护能力和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的机动性,加强自下而上的情报收集能力等,使每个旅战斗队都更加灵活、多能。同时,集中发展空中侦察和突击、特种作战、导弹防御和网络作战等力量,优化部队结构,强化体系作战能力。如,组建第4机步师航空旅,推进“作战人员战术信息网”和“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等网络骨干网建设,为美国网络空间司令部组建的133个实施进攻、防御以及情报等功能的小组提供1/3人员等。(军事科学院 童真)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