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外媒:歼11D未配有源相控阵雷达 性能接近旧版苏35 

2015年09月01日09:34  来源:环球网  手机看新闻

《汉和防务评论》杂志9月刊发表文章称,2015年4月歼-11D多用途战机完成首飞。经内部人士确认,这款战机的确被命名为歼-11D,其研发计划已经持续了四年以上。由于空气动力结构,尤其是雷达整流罩的改变,使得在研发和测试上歼-11D远比歼16要困难得多。雷达整流罩的改变是为了适应新天线的外形,同时提升机身隐身性能及飞行员视野。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歼-11D战斗机有其独特创新,而且在努力消除苏-27SK的设计影响。

歼-11D的配置完全在意料之中。歼-11战斗机的设计基础是苏-27SK,其改进和升级也是按照苏-27的步骤进行的。装备有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并采用鸭翼布局的双座版苏-27即为升级型苏-30MKI/MKM战斗机,配备有无源相控阵雷达和新型发动机的单座型苏-27即为升级型苏-35战斗机。得益于技术及航空工业的优势,俄罗斯能够一步完成的跨越,而中国可能需要两到三次才能完成。苏-35战斗机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然,歼-11D的升级主要侧重于电子设备和雷达方面。该型机沿用了歼-11B的机身结构。至于涂装方面,相比歼-11A使用了更多的复合材料。一组详细的对比照片显示,作为歼-11B的最新升级机型,歼-11D的垂直尾翼和机翼使用了大量复合材料。和歼-11A不同的是,歼-11D和歼-11B的水平尾翼全部由复合材料制成,这意味着,这两种机型的机身复合材料占比将达到10%。显然,和美国及欧洲的战机相比,这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尽管如此,中航工业还是实现了实质性的跨越。

至于歼-11D机身结构的其他改进,已经有了很多分析报告。例如,机翼的武器挂架提升到了3+3,装有翼尖发射导轨等。所有这些升级努力都是为了使用更多的复合材料,以减轻机身整体重量,达到携带更多武器的目的。歼-11D的最终武器挂架数量可能达到12-14个,而苏-35则有14个武器挂架。

有人推测,歼-11D就是单座版的歼-16,但是文章认为:拿歼-11D和歼-16作比较是不明智的。首先,二者的雷达系统应用完全不同。有许多人包括西方媒体都认为歼-11D和歼-16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这可能是被那些推测所误导。这些相关报道并不严谨。这些结论的证据何在?不打算雷达整流罩看看,就不能得出这种结论。欧洲自己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哪?哪种类型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量产?事实上,欧洲现在所有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还在测试当中。“汉和防务评论”并不排除歼-11D和歼-16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可能性,但从已知情报来看,歼-11D更可能和歼-10B一样搭载无源相控阵雷达,论据如下:

战斗机雷达整流罩外形,甚至其涂装,都不能不考虑周详。为了方便维护,相同型号或系统的雷达一般采用相同涂装的整流罩。毋庸置疑,歼-10B在试飞期间呈现的整流罩与歼-11D照片上的整流罩有着相同的颜色和结构,整流罩呈现微微下垂的状态。这是否意味着两种机型的雷达系统属于同一系列,而歼-11D为了增大功耗和输出功率而采用了更大的天线?

歼-10B搭载的雷达系统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还是无相控阵雷达?如今,该讨论已经没有了意义。“汉和防务评论”一开始就肯定是无源相控阵雷达。在许多内部展览会上,新雷达系统的图片早已露相。相关介绍对此问题早已明确:歼-10B战斗机搭载的是无源相控阵雷达。然而,在一些最新的展览会上,确实有图片带有“歼-11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字样。

在2012年中国航空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空军装备展览会上,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图片首次亮相。介绍中提到,由第十四研究所研制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同时对其中四个进行打击。天线表面带有8个敌我识别器(IFF)天线,这是俄式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典型设计。无论是西方还是俄罗斯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均没有此布局。

敌我识别器天线是被加装在主天线上,还是作为独立单元,并不能妄下定论,这涉及到雷达工业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理念。在这方面,中国无源相控阵雷达将继续受到俄罗斯设计理念的影响。

此外,由607研究所设计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并没有以图片或原型的形式在公众前露面。此秘密研发计划大约在2005年启动。至于为什么歼-10B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公之于众,“汉和防务评论”推测其目的是开拓国际军火市场。事实上,中国已经通过内部渠道将其推销给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许多国家。中国于1999年从俄罗斯采购PERO雷达天线,这种型号的天线就是俄制PERO雷达天线的升级版。607研究所曾公开一组PERO雷达天线,那时“汉和防务评论”也曾做过相关报道。

中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研发进行的非常顺利。在2012年中国空军装备展览会上,曾有一则没有任何图片的相关介绍。根据雷达整流罩的外表可推测,图204雷达验证机明显服务于歼-20战斗机项目。2014年6月,此验证机依然在测试飞行当中。2013年,有人注意到歼-11系列战斗机上有相控阵雷达的影子。这些最新的进展表明:和超级苏-30MKI/MKM、苏-35+5和F-15S战斗机的升级路径相似,未来版本的歼-11将会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

然而,事实上歼-11D和歼-10B的雷达整流罩有着相同的结构和涂装,“汉和防务评论”认为目前歼-11D搭载着和歼-10B相同的无源相控阵雷达。

目前,俄罗斯、中国以及欧洲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仍处于测试阶段。俄罗斯和中国有能力在苏-35和歼-11D上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然而为什么他们依旧搭载无源相控阵雷达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雷达系统的成熟度。美国和日本发展有源相控阵雷达用了超过25年。

如何降低有源相控阵雷达 T\R模块的成本?如何量产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天线?这是最为困难的问题。在2013年末,汉和防务评论仍就该话题和俄罗斯两个雷达设计局进行过讨论。他们那时的答案是俄罗斯依然没有解决降低成本和量产有源相控阵雷达 T/R模块的问题。

降低战机的总成本又是一大难题。如果苏-35、歼-11D和歼-10B均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那总成本将急剧增加。解放军空军会接受吗?特别是,大量的歼-7和歼-8战机将被更换,歼-11D和歼-10B的需求会很大。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玉倩(实习生)、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