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70后80后团队往前冲
毛明成为“三代改”总设计师时,年龄不过43岁,而他带领的一拨人,已经脱胎换骨以70后、80后为研发主体的年轻人。
“我们这代人,更强调方法,倾向于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优化等手段,提高设计科学性和设计效率。”在60后的毛明眼中,这群整体年轻了20岁的新兵器人,已经不再完全是“画加打”的经验派了。计算机、数据库,信息化的手段成为他们手中的利剑。
“要给年轻人一个有希望的前景,创造一个成就事业的平台”。看准了,再干活儿,这是毛明与 70、80后团队的相处方式。
每次开会研讨,抑或工作交流,毛明总能三言两语把一头雾水的众人讲得醍醐灌顶。“毛总总能给我们讲清项目达成的技术思路和可行性,让我们自发地去冲去拼”。有人如此评价毛总:“他看得清,看得准,看得远,还能带着你往前冲。”
在这个年轻的团队中,与技术同行的还有创新能力。
一辆庞大的坦克,仅仅一个传动部件就大有文章。
99A坦克的一个革命性进步是传动系统得到大幅提高。
在毛明看来,传动系统的研发比发动机还难,我国能自主研发商用车辆发动机,但不能研发自动变速器就是例证。传动系统要适应很大的车速、负载变化范围,尤其是战车要实现在不切断发动机动力的情况下换挡,才能连续加速。此外,履带车辆和汽车不一样,汽车的转向和变速是分开的,履带车辆则通过综合传动实现变速与转向。
而眼下,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集变速、转向、制动与操纵等功能于一体,集液力传动、液压传动、机械传动与自控等技术于一身,这些现代坦克先进性的典型标志,只有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能够研制、生产。
面对这一道道关坎,在毛明的字典里没有“退路”二字:他深知“突破了就是世界先进,解决不了,那就老老实实承认落后!”他带领传动系统团队,一路攻坚克难。
邹天刚,三代改传动部件的副总设计师,70年代生人,标准的兵器70后传人,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层出不穷。
相比三代主战坦克,三代改坦克的功率大幅增加,车重也相应增加,这对变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承受住大功率,更要在传动之外实现制动功能——让坦克不仅能开得足够快,还能及时停下来。
“如果不能及时停下来,哪敢开快啊?机动性再好也无法发挥。”团队成员解释说。
“三代改坦克无论是车速,还是制动性能上,都已是世界领先水平,传动、转向、制动三者的综合,更是车辆行业的创新。”邹天刚打比喻说,“我们让坦克有汽车实现不了的功能,但开起来和汽车一样方便。”
让这些年轻人打心眼里佩服的是,这些创新早在20多年前就投入研发。1997年,毛明就高瞻远瞩地创建了坦克传动重点实验室,带领团队开始了具有自动换挡、方向盘转向、联合制动的液力机械综合传动的研发。
“当时在我国,液力机械综合传动的概念都没有,工业产品体系里更没有,甚至连行星轮轴承的计算方法也没有。”一群年轻人在毛总师带领下,白手起家干起来,严冬酷暑“三班倒”,硬是把三代改的传动部件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来。
“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毛明说,其中融入了老一代的经验,又拥有了计算机、数据库等新信息技术,相比三代主战坦克,无论在性能还是技术,三代改都有了跨越式发展。 相比三代坦克历经十五载研制,三代改系统集成不过用时7年。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