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背上才能见证骑兵的精气神”
“保留兵种不能有保留思想,原始装备不能原地踏步。”连宏伟的话精准地说出了骑兵营官兵的“心气”。
作为全军“最后的骑兵营”的主官,连宏伟从未因骑兵“退居二线”而放松对战士们的训练。“毕竟马是我们的装备,我们要在马术精良的基础上向信息化方面延伸。”他介绍说,骑兵营也时常与军分区步兵营搞对抗演练。虽然装备有差距,但骑兵营从来不服输。
的确,锡林郭勒大草原1100多公里的边防线,车辆的机动性易受复杂地形和不良天候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骑兵多次临危受命,圆满完成任务。北斗手持机等信息化装备列装,更是让骑兵部队如虎添翼。
在二连连长楚学龙看来,和其他兵种相比,骑兵只有在马背上才能把军人的威武、阳刚和精气神彰显得淋漓尽致。因为常年骑马,骑兵营的一些老士官双腿已经变成“O”形,难以站直并拢。“骑兵营的战士军姿没那么标准,但在马背上,你一眼就能看到骑兵的好样子。”
“我们也会守在这儿,守在骑兵营”
虽然在战士们的心里,纵马挥刀的骑兵营并不亚于信息化部队,但是在这个火炮都已经成为“夕阳兵器”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时代,他们也清楚骑兵境遇的尴尬。“在信息化战场上,光靠骑马肯定是不行。”连宏伟沉默良久,“这个话题确实比较伤感。”连宏伟驻守骑兵营18年,这里早已成为他第二个家。
今年是上士钟洪川在骑兵营的第11个年头。他的战马名叫“小青”,因其毛色发青得名。如今,年事已高的“小青”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匹白马。钟洪川和“小青”都已接近退役的年限,他说:“我还不想走,我希望和我的马一起退役。”
钟洪川不想走的一个原因,就是还没有找到满意的“接班人”:“其实骑兵营已经有很多骑术一流的战士了,但我还想再带一茬新人。”骑兵很讲究“传帮带”,“骑墙头”的训练方法乃至骑兵训练大纲,都是一代一代老骑兵发明、总结、编撰出来的。他们在离开之前尽可能为这个部队留下点什么,钟洪川也不例外。
楚学龙说:“他们坚守在骑兵营十余年,为的就是传承骑兵精神。现在到我们这一代了,我们也会守在这儿,守在骑兵营。”(周圆)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