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戰斗堡壘聚焦強軍目標

2014年07月04日09:17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戰斗堡壘聚焦強軍目標

在遼寧省海城市,有個威名遠揚的英雄連隊——沈陽軍區某機械化師“紅八連”。

八連誕生於南昌起義,是我軍首批“支部建在連上”的連隊。因為全面建設過硬、善打惡仗、作風勇猛頑強,先后被授予“鐵的堡壘”“團結模范連”等43個榮譽稱號,涌現出58位英模人物。

從戰火硝煙中走來,在艱難奮進中歷練。87年來,八連黨支部積極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高昂“龍頭”一路領跑,留下“支部強在連上”的鏗鏘步履:圓滿完成嫩江抗洪、中俄聯合軍演、支援北京奧運等百余項重大任務,3次被中組部和總政表彰為全國、全軍“先進基層黨組織”,一次被表彰為“全軍基層建設先進單位”,被沈陽軍區授予“基層建設模范連”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一等功4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22次。

軍魂分分秒秒鑄

疑惑隨時隨地解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戰士換了一茬又一茬,但進了八連,每個官兵理論學習筆記本扉頁上,都工工整整抄下一個感天動地的故事:湘江戰役中,中央紅軍由8萬銳減至3萬多,八連官兵犧牲過半。在何去何從的緊要關頭,連隊黨代表韓光榮眼含著淚水說:“黨的聲音就是母親的話語,作為孩子的我們,就要聽黨的話,勇敢地把建立新中國這條路走下去。”

這振聾發聵的話語猶如粘合劑,把身處困境的官兵凝聚起來﹔又似動員令,讓人困馬乏的隊伍重整旗鼓,從勝利走向勝利。而這血色浪漫的印記就像和煦陽光,驅散代代傳人思想的迷霧,將對黨的忠誠刀刻斧鑿般深植骨髓,使黨的聲音成為政治生活的最強音。近年多次到八連蹲點的集團軍政委張書國說,每到連隊都會感到官兵們思想特別純正,言語裡沒有一點烏七八糟的東西,內心像清泉一樣潔淨。

八連是如何將崇高信仰的種子洒入官兵心田的?連隊黨支部書記、指導員寇星星說:“唯一的辦法是把鑄魂工程抓到位,不允許官兵政治上出現一次偏差,不允許一名戰士思想掉隊,不允許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思想頹廢,凝聚在黨的旗幟下,永遠愛黨信黨跟黨走。”

官兵入連首先到連榮譽室報到,在《紅軍傳人冊》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由支委系統介紹連史和傳統,全連官兵齊唱《鋼鐵堡壘》連歌,然后面向連隊為建設和保衛新中國英勇獻身的1300多名先烈庄嚴宣誓。黨支部廣泛開展讀紅色經典、評“理論之星”等活動,利用小簡報、小論壇等“六小”陣地,推進創新理論武裝大眾化經常化﹔每周半天組織官兵理論學習、每月一次支部議學、定期進行理論輔導、批閱官兵學習筆記等制度,使理論學習步入規范化軌道。

鍛造尖刀式連隊

磨礪刀尖子士兵

見了第一就眼紅,得了第二就臉紅,被八連官兵奉為臬圭。2012年8月,黨支部在研究參加師裡“三手”評選比武人選時發現,連隊盡管近10年36次在上級比武中奪得96項第一、29次創破軍師紀錄,但這些第一、紀錄是7名官兵爭來的,並不能代表整體水平,將來連隊上戰場也不能靠這7名官兵打勝仗。

“帶兵打仗不能使偏勁,而要時刻想著用戰斗力標准來衡量!”黨支部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做出決定,讓上等兵黃川、下士李小榮等“二流選手”上賽場,以磨礪出涌現出更多“一流尖子”。面對戰斗力標准這個“硬杠杠”,他們舉一反三,30多個中看不中用的“把式”“金牌”項目被忍痛割棄,成立“戰技法研究小組”,20多項反偵、抗擾等克敵制勝新招法走向演兵場,11項心理戰、輿論戰新課目被推廣﹔果斷取消爭當迎檢、衛生等6個與戰斗力關系不大的“窗口”,撤銷歌詠、演講等9項沖擊中心的“錦標”,放棄爭創春季植樹、野外駐訓點環境整治等8個干擾訓練的工作試點,形成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的良好氛圍。

三九嚴寒,哈氣成霜,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從天而降。一場進攻戰斗打響了,黨支部帶領官兵把一連串高難險課目搬上演兵場,十幾台裝甲車兩天三夜在山地冰雪路上遠程機動,並在夜間設置“車無光、人無跡、網無聲”特殊情況,一路走一路打,總結出防偵察、抗沖擊、信息攻防等多項新戰訓法。黨支部不為眾聲喝彩所動,在迷漫的硝煙之中召開軍事民主會,“不能因為手中武器不尖端就缺乏超前觀念”“綜合集成建設成果豈能當擺設”等23個問題浮出水面,冒著“冷汗”進行“復盤”,在研究論証中拿出11項新舉措。集團軍軍長張旭東聽后贊道:“聚焦強軍興軍,聚力使命任務,聚集鐵血赤膽,不愧是實現強軍目標的堅強戰斗堡壘!”

能打勝仗的清晰目標,激發出舍我其誰的無畏豪情。2012年8月,駐地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災,連隊3天8次快速處置突發重大險情,搶救危難群眾134人、轉移財產價值1550多萬元,群眾稱贊:“真是神兵天降!”

支部攥成鐵拳頭

集體釋放正能量

八連黨員干部糾正思想誤區,帶頭抵制不良風氣,34年問題“零庫存”﹔

八連執行處突、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上百次,創造了“百戰百勝”的紀錄﹔

……

“八連能有今天的發展局面,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黨支部堅持重大事項集體討論,發現苗頭及時抓糾治,小事不過夜,大事不出連,人人盡到責,時時無空檔。”談到八連的發展,曾擔任連長的某紅軍團副團長張東說。

連隊一茬茬班子成員集中官兵智慧,形成黨支部議事的“四不原則”,即不臨時動議、不盲目上會、不事前定調、不倉促表決,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同時,針對支委大都出校門進營門、入伍不久就入黨、黨齡不長當支委,與士官黨員的年齡、兵齡、黨齡、崗齡等均形成“倒挂”,以及成長經歷“簡化”所帶來的素質“弱化”,進而導致組織生活“矮化”和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傾向,編寫《黨支部工作應知應會手冊》明確組織生活細節﹔支委改選后,新老班子交接首先交接黨支部建設經驗教訓,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小有名氣的“黨建通”。

常有人說,士官支委人微言輕,作用難發揮,八連恰恰相反。去年底,連隊迎接集團軍標兵連考評。支委會上,有支委提出把匯報稿拔高一點,留下更好的印象。士官支委肖忠偉立即提出不同意見:“連隊之所以取得這麼多成績,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實事求是、敢於揭露矛盾,不能因為想立功受獎就把連隊的好作風丟掉了”。肖忠偉的意見得到普遍認同。隨后,支部如實匯報情況,得到考評組充分肯定。

這振聾發聵的話語猶如粘合劑,把身處困境的官兵凝聚起來﹔又似動員令,讓人困馬乏的隊伍重整旗鼓,從勝利走向勝利。而這血色浪漫的印記就像和煦陽光,驅散代代傳人思想的迷霧,將對黨的忠誠刀刻斧鑿般深植骨髓,使黨的聲音成為政治生活的最強音。近年多次到八連蹲點的集團軍政委張書國說,每到連隊都會感到官兵們思想特別純正,言語裡沒有一點烏七八糟的東西,內心像清泉一樣潔淨。

八連是如何將崇高信仰的種子洒入官兵心田的?連隊黨支部書記、指導員寇星星說:“唯一的辦法是把鑄魂工程抓到位,不允許官兵政治上出現一次偏差,不允許一名戰士思想掉隊,不允許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思想頹廢,凝聚在黨的旗幟下,永遠愛黨信黨跟黨走。”

官兵入連首先到連榮譽室報到,在《紅軍傳人冊》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由支委系統介紹連史和傳統,全連官兵齊唱《鋼鐵堡壘》連歌,然后面向連隊為建設和保衛新中國英勇獻身的1300多名先烈庄嚴宣誓。黨支部廣泛開展讀紅色經典、評“理論之星”等活動,利用小簡報、小論壇等“六小”陣地,推進創新理論武裝大眾化經常化﹔每周半天組織官兵理論學習、每月一次支部議學、定期進行理論輔導、批閱官兵學習筆記等制度,使理論學習步入規范化軌道。(陳麗平 杜善國 聶豐)

分享到:
(責編:徐金玉(實習生)、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