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逃跑!
朝著日出的方向
近千名日本戰俘在巴南戰俘營的時間,是如何度過的?
今天,鹿角場和劉家灣的老人回憶起這些日本戰俘時,都有一個統一的印象:戰俘們往往身穿灰色的囚服在外面勞作。但他們放風時卻不用戴手腳鐐銬,還用自己制作的棒子在院子裡打棒球。“經常能聽見他們的歡呼聲。那時我們年紀小,還撿泥巴去扔他們,結果被大人制止了。”63歲的村民姚天福,當年還不到4歲,也曾經跟著年紀大的孩子一起扔泥巴。
已經退休的原三峽博物館研究員張仲介紹,戰俘營在劉家灣建立時,村口有標語:“歡迎日本兄弟!”“日本人民是我們的朋友!”
當年日本戰俘營門前有一個大操場,戰俘每天就在這裡放風,周圍還設有食堂、醫療室等附屬設施。而在資料記載中,當時關押在南泉的主要是西南戰場上的日軍俘虜,國民政府對這些戰俘都給予了優待。所以這近千名戰俘中,雖然許多人手上都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卻無一被槍斃。關押期間,僅有幾名戰俘病死,被埋在營地背后的山頂上。
盡管給予了優待,管理也較為寬鬆,但最初,戰俘逃跑事件也時常發生。
那是1945年初春,3月的天還有些清寒。一個春雨淅瀝的晚上,通往樵坪的山路上,一個“酒旋旋”(喝醉的人)正在往山上爬。
這人是到鹿角趕場的,辦完事后照例喝了點豆豆酒。喝到傍晚,才起身回家。當他往山上爬時,不料從山坡上的一個石頭洞裡,突然跳出兩個人來,跑到菜地裡摘豌豆尖、胡豆葉,一把把地往嘴裡塞,看似餓急了。“酒旋旋”嚇了一跳,酒也醒了,想起中午喝酒時,有鄉丁說有日本兵跑了,要大家注意的事情。
這麼一想,“酒旋旋”認定自己看到的是鹿角場出逃的日本兵。他一個人,雙拳難敵四手,周圍又沒有其他人家。於是,他躲在草籠籠裡,一直等兩個日本戰俘吃飽了又爬回岩洞,這才悄悄離開,跑回樵坪鄉公所報告。
鄉長帶了一眾鄉丁,趕到岩洞,一聲怒吼,把兩個日本戰俘捉了出來,五花大綁的連夜送到鹿角戰俘營。經過搜查,兩人身上隻有一小包鹽巴,別無他物。
事后,人們審問這兩個逃跑戰俘,問他們為何往樵坪山上跑時,兩人的回答更讓人吃驚,“我們隻想回家,太陽從這座山頭出來,這裡就是東方,向著東方走,就一定能回家……”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