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七年的承諾
但聞槍炮轟鳴,不見硝煙彌漫。
看到開頭你肯定和筆者一樣,為啥隻聞槍聲不見硝煙呢?
讓我來輕聲地告訴你:聲音是從成都軍區某山步旅炮兵團反坦克導彈連發出的。尋聲望去,你會看到,連長鄭泉正在組織網絡戰、電磁戰小組成員“?殺”。
追根溯源,這個特殊小組藏有一個遲到七年的承諾。
2006年初,一位成都軍區領導到該連視察指導工作,這位首長針對連隊訓法單一現狀提出:未來作戰樣式多樣,要想不辱使命,必須加強網絡化訓練。
目標雖然遠大,可現實捉襟見肘。那個年代,電腦剛剛興起,上級雖然給連隊一口氣贈送5台電腦用於訓練,可由於缺少計算機方面的專業人才,網絡化訓練一直在低層次徘徊,這位首長的期望一直未能如願。
時間轉眼來到2013年9月,反坦克導彈連迎來一批新戰友。鄭連長逐一談心了解到,這批新鮮血液中,有5人是攻讀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士兵。
連隊急於“等米下炊”,於是決定發揮這群高材生的特長,讓他們投身網絡化訓練,實現當年宏願。
新兵下連第二天,鄭連長就組織召開支委會,專題會診網絡化訓練向深層次拓展難題。他們唯才是舉,果斷讓這5名大學生士兵列席參會,發表高論。
會議過程按下不表,結果值得一說。該連黨支部決定,利用電子閱覽室組建模擬實戰化戰場環境局域網,組建網絡戰、電磁戰小組,牽引網絡戰訓練向“縱深”發展。
完美亮相不等於成功演出。訓練開始不久,就出了問題:如何才能有效地在局域網復雜作戰環境下展開炮兵作戰?
為了拉直這個問號,鄭連長向團裡提出申請:依托火炮自動化指揮系統,結合模擬局域網模擬戰場環境,以炮代彈開展訓練。
現在,反坦克導彈連的網絡戰、電磁戰訓練在全旅名聲大震,友鄰單位紛紛前來“取經”。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