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兵種存在的歷史有多久,軍兵種間協同、聯合的思想就存在了多久。從戰爭發展趨勢看,多軍兵種合同作戰、協同作戰、聯合作戰到多軍兵種一體化聯合作戰,目的都是更好地整合所有戰爭力量,發揮出最大的作戰效能。
現代戰爭中,對海、空軍聯合作戰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海、空軍也出現了融合的趨勢,甚至未來海、空軍可能會融合,成為一個新軍種——“海空軍”。
美軍“空海一體戰”作戰理念,是在新的政治、經濟和技術條件下產生的。實施“空海一體戰”,需要海、空軍兩個軍種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程度聯合作戰﹔應對“空海一體戰”,也有著同樣的要求。
盡管美國宣稱,“空海一體戰”不針對具體的對手,僅是為克服存在“區域拒止”的戰場環境和消除其威脅而採取的軍事行動樣式,但在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發布的《為什麼是空海一體戰?》報告中稱,“隨著先進軍事技術的擴散以及被其他國家的軍隊利用,特別是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伊朗軍隊所應用,美軍進入對其具有重要利益的西太平洋和波斯灣地區的能力受到挑戰……”
可見,“空海一體戰”構想,針對的就是在面對中國和伊朗軍事挑戰時,保証美國在特定地區的力量投送能力。
近年來,美國不斷加大對亞太地區的戰略投入,通過聯合軍演、優化海外軍事基地體系、兵力部署調整、加強戰略通道控制,對中國構成戰略包圍態勢,為實施針對中國的“空海一體戰”做准備。
“打贏戰爭,關鍵在人”,在當今信息化戰爭條件下,這一論斷仍未過時。具體說來,實施和應對“空海一體戰”,我們同樣應將人才培養放在第一位。美軍已經開始考慮培養海、空軍“雙軍種”軍官,這也是海、空軍聯合作戰和戰場協同的必然要求。
目前,“空海一體戰”已從戰略規劃轉入戰略實施階段。無論是出於應對“空海一體戰”,或是適應戰爭發展趨勢要求的考慮,我們都應積極籌劃培養海、空軍“雙軍種”人才,在此過程中,軍隊院校,尤其是海、空軍這兩個軍種所屬院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之前的情況看,軍兵種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掌握所在軍兵種需要的技術、素養和能力。對於進行多軍兵種聯合作戰所需人才,一般都是通過短期的專業培訓或再教育,這種培養模式難以滿足聯合作戰越來越高的要求。
為此,我們應在深入研究“空海一體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海、空軍院校轉型和人才培養方案。
海、空軍院校應在雙軍種人才培養的專業設置、學員選拔、教學計劃、考核體系等方面做專門研究,要做到雙軍種並重,創造雙軍種文化環境和氛圍,使得學員具備雙軍種的知識、素養和能力,以及雙軍種聯合作戰的精神和意識,並將其上升到雙軍種“融合”的高度。
海、空軍雙軍種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僅僅看作簡單的教學內容修補和編制人員增減,而應是辦學理念、教學體系、師資培養和保障建設等全方位的轉變。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在更新教學理念、完善頂層設計、優化教學內容等方面下功夫,還必須遵循戰爭發展演變規律,為滿足軍事斗爭准備要求,進行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建立適應現代及未來戰爭要求的軍隊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面對當前形勢,我們應大膽作為,建設更高效、精干的作戰力量,培養海、空軍雙軍種人才,加快和深化軍事變革,從而在未來可能的“空海一體戰”中佔據主動,並贏得戰爭勝利。(作者系海軍工程大學:李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