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直面尖刀的血性
2013年9月入伍的列兵姜學豐,家在浙江紹興市。初看小姜,若穿上長袍馬褂后文質彬彬,活脫脫就是一個古代縣衙的師爺。
12月份補入成武縣中隊,迎接新兵的見面禮,依然是堅持30年不變的軍事素質摸底,姜學豐五公裡越野27分鐘、擒敵拳勉強能夠打下來……面對這樣的成績,原中隊長孔海峰內心不免有些著急,與新戰士見面談話后,讓他更是急上加火。
“面對從監牆上跳下的犯人,你敢不敢單獨直面抓捕。”
“我敢!”
“你看這個監牆有4米多高,能翻越監牆的犯人,肯定素質比較好,也不可能像我這樣,微笑著和你談話。他要是發現你抓捕他,肯定和你拼命的,你還敢不敢?”
“我、我,我還真不敢……”
這是成武縣中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同樣的問題讓11名新戰士回答,幾乎有1/3選擇不敢,1/3回答至少兩個人一起才敢,另外1/3回答沒有底氣。
在支部會議上,他與幾名支委分析感到,雖然現在的兵員素質在提高,但由於都是獨生子、學生兵,體能基礎、戰斗精神、堅強意志都比較弱。
“武術之鄉豈能有面對罪犯不敢亮劍的兵?用尚武文化滋潤過的成武兵什麼時候都是嗷嗷叫,就是天王老子也敢揪下三根胡須。”在成武縣中隊服役近8年的孔海峰,回想起自己當兵時的情形說道。
隨后,孔海峰以了解駐地為名組織11名新戰士,參觀成武縣精武廣場等地。武術之鄉果然名不虛傳,雙休日的精武廣場上,有一位長須過胸的趙老師傅,是成武縣大紅拳嫡系傳人,身邊的兵器架擺滿了刀劍各類器具,10余個徒弟互相切磋技藝。
讓姜學豐感到驚奇的是,趙老師傅讓體型最瘦的十五、六歲徒弟與近百公斤的弟子切磋,名曰練膽。趙老師傅解釋說,路見不平一聲吼是學武之人最本能反應,要吼必須有吼的基礎,這就是膽量。趙老師傅告訴說,他最小的弟子僅有4歲,上次隨父母在浙江旅游遇到20多歲的小偷,他依然敢沖在前面。
聽著武術之鄉的故事,觀看習武人的苦練技能。姜學豐慚愧低下頭,同時激起他們內心精武強能的熱情。
每天3次五公裡練體能,100個負重深蹲、100個仰臥起坐、100個俯臥撐、100個單雙杠一練習、100個摔擒“五個一百”從不間斷、冰雪無阻,3個月魔鬼式科學訓練后,孔海峰又組織駐地武館教練來中隊傳授散打技能,讓體重、身高懸殊最大的配對組合,在真打實抗中培育敢於沖鋒的膽量和技能。
經過近半年的摔打培育,在5月份支隊組織的三次勤訓輪換中,中隊官兵分獲第一、第二和第四的成績。姜學豐說,其實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相信有這種勇於挑戰一切的亮劍精神做支撐,無論從事任何工作都能取得成功。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