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力不分崗位
戰斗力標准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最終要落到每個人每個崗位上,最初該中隊黨支部認識上也存有一定誤區。
“推薦張林到炊事班當班長!”2013年初,消息剛一傳出,立即引來一片嘩然。
張林來自濟寧,2006年12月入伍后,憑借過硬的軍事素質和技能,迅速在支隊、總隊兩級軍事比武中嶄露頭角,榮譽証書一大摞,榮立過集體和個人三等功各一次。把這樣一個“武教頭”放到炊事班當“伙頭軍”,這不是浪費人才麼?
支委會上,黨支部“一班人”各有各的道理,形不成決議。那就從戰斗力標准中找答案。“中隊一直都是標兵單位,炊事員、炊事班長年底退伍后,新組建的炊事班是中隊訓練短板,‘木桶理論’啟示我們,有短板就不是科學發展、全面過硬,中隊的炊事班在過去也是響當當的戰斗隊!”時任中隊長孔海峰拿戰斗力標准這把尺子統一大家的思想。
討論的目的在於明辨是非曲直。戰斗力標准是實實在在的作戰能力,不是為辯而辯,必須進入思想、進入工作,討有所獲、論有所成,在切實凝神聚氣抓戰斗力上見到實效。年初以來,中隊以習主席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為指導,廣泛開展戰斗力標准大討論,全部工作向戰斗力聚焦的思路越來越明晰。
中隊黨支部形成決議:每次骨干調整配備,司務長、文書、炊事班等“邊緣崗位”都配備優秀的訓練骨干,分批輪換。現任中隊長錢永德掰著手指頭介紹說,炊事班長張林是支隊越野5公裡記錄保持者、總隊擒敵術優秀教練員﹔上任炊事班長肖國鋁是全支隊400米障礙紀錄保持者﹔司務長丁賀華參加支隊后勤崗位比武獲得第一名,還是支隊100米冠軍……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