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頭盔”之戰,代表著中國空軍對抗空戰訓練的最高水平,2011年至今已連續舉行4屆。資料圖:“金頭盔”
大漠蒼穹,風雲再起。9月上旬,空軍新一屆殲擊航空兵部隊對抗空戰競賽性考核拉開戰幕。來自7個軍區空軍19個航空兵旅(團)的170名殲擊機飛行員,在廣袤的西北戈壁展開近半個月的藍天競技,角逐5個“優勝單位”和5頂“金頭盔”。此次比武難度空前,“金頭盔”含金量再次提高。
“金頭盔”之戰,代表著中國空軍對抗空戰訓練的最高水平,2011年至今已連續舉行4屆。為檢驗和磨礪空軍殲擊機部隊的實戰能力,“金頭盔”比武日益貼近未來空戰,考核的難度、強度、規模逐年遞增。
“首次從初賽階段就採取‘雙機編隊’對抗,首次要求新選手不低於50%,首次將‘金頭盔’的獲獎比率壓縮至1/34。”空軍軍訓部副部長於和杰介紹說,本屆比武,更加突出團隊協同制勝和新選手擔綱,突出對“編隊空戰”能力的綜合檢驗,強調對年輕飛行員的歷練和培養。與去年相比,參加角逐的飛行員由128名增加至170名,設置的“金頭盔”卻從9頂減少為5頂。
記者在考核現場注意到,濟空某團6名飛行員均為80后。在一場雙機編隊對抗中,出生於1985年的該團飛行員李海明,與兩屆“金頭盔”得主、沈空某旅副旅長許利強遭遇。空戰比拼中,李海明與友機密切協同、靈活機動,多次成功規避對方導彈攻擊,並以2次首發命中取得對抗優勢。走下賽場后,許利強連連感嘆“后生可畏”。在隨后的考核中,李海明再次取得5枚導彈命中的佳績,給習慣“一對一”單打獨斗的老飛行員上了生動一課。(記者劉一偉、特約記者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