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武警總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奇>>故事集

王奇同志先進事跡之育人篇

2014年09月17日19:51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才梯隊初長成

心血管成長難為醫學界所熟知,王奇在調任武警總醫院之前,早在93年於第四軍醫大學讀研即開始主攻心胸外科,后到301醫院心胸外科讀博直至畢業留校,用11年的時間歷練成長,憑著過硬的技術,畢業后7年升任301醫院心胸外科副主任,期間練習用過的豬心達800余個,做過的手術數千例。

王奇調任武警總醫院心血管外科時,除王奇本人外,隻有一名醫生、一名技師、一台用了15年的體外循環機,除此再無任何家當。

當務之急是充實力量選調人才,他到處物色人才,向自己的導師、原301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李功宋教授求援,李老向王奇推薦了301畢業博士生王立新,王立新博士畢業后在承德某軍隊醫院擔任普外主任,不僅工作能力強,人品也不錯。王奇原在301心血管外科時,就十分熟悉王立新,兩人經常在一起商討病情病例,並且性格秉性比較相似,都是想著干成一番事業。這次加上老師的推薦,聽后十分心動,他為全面地了解王立新現在的情況,三次去承德。

王奇與王立新每次在承德見面,基本都是在談論發展科室的想法,從人才隊伍、學科建設、為民服務聊到人生追求,王奇原先就知道王立新的技術基礎很好,而且人品端正,通過這次深入的接觸,認准他是個不可多得的助手。他十分看好這位憨厚踏實的師弟,加之兩人年齡相差不大,配合起來也十分的默契。

隨后,王奇將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向武警總醫院原院長王發強作了匯報,力薦引進王立新。后來,他又去承德,協調各方關系。為調進王立新,從來不求人的王奇,跑機關,找領導,花了很大的力量和時間,2005年1月份,即把王立新調過來了。后來王立新擔任心血管外科副主任,成為王奇得力助手,如今,王奇走后,王立新挑起科室的重任,成了醫院的骨干技術力量。

2005年6月,301心血管外科畢業的碩士薛炎,當年已經考上了本院本科室的博士研究生,但沒有去攻讀。那時薛炎有自己的想法,王奇在301時,就是薛炎崇拜的偶像,他一直認為王奇是個干事業、為人正派的人,為人正派,擔任301心外科副主任后也總替他人著想,從不自己貪功諉過,碩士畢業后,薛炎找到王奇談了自己想到他手下工作的想法。至今採訪時,薛炎還是說,跟著王奇主任能學到技術、能干事業、能有飯吃,這是我到武警總醫院而不繼續讀博的最初想法。

薛炎說,人生年輕的時候主要是學技術,到了中年就是要追求事業,而后才是物質生活的改善,這三個最基本的朴素想法,在追隨王奇主任的8年時間裡,都已經基本實現。

王奇在帶團隊方面,總是堅持他提出的培養原則:“大膽放手,具體指導,嚴格要求。”對一些較大的手術,他先做幾次示范手術,然后就放手讓王立新、薛炎他們親自執刀,他做他們的第一助手。王立新、薛炎都是這個原則的受益人。

王奇從2008 年開始著手總結從醫經驗,他曾歸納為六個字:會做、會講、會寫。他曾說:“會做,包括術前要做好准備,術中要認真細致, 術后要細心觀察護理,保証手術的成功率﹔會講,是要有廣博的知識, 會旁征博引,能在各種講台上應付自如﹔會寫,是善於總結經驗,寫成文章,著書立說,為被人提供借鑒。”

石海燕是這個團隊主要負責體外循環的技師,也是建科就在的三人之一,王奇對她尊稱為老師,雖然她還沒有王奇年齡大,這可以看出心臟手術對體外循環的依賴性。

石海燕醫生這樣告訴我們,心臟是人類最后一個動手術的器官,體外循環是指用一種特殊裝置暫時代替人的心臟和肺臟工作,進行血液循環及氣體交換的技術。這一裝置分稱為人工心和人工肺,亦統稱人工心肺、人工心肺裝置或體外循環裝置。體外循環時,靜脈血經上、下腔靜脈引入人工肺進行氧合並排出二氧化碳,氧合后的血液又經人工心保持一定壓力泵入體內動脈系統,從而既保証了手術時安靜,清晰的手術視野,又保証了心臟以外其他重要臟器的供血,是心臟大血管外科發展的重要保証措施。體外循環基本裝置:包括血泵、氧合器、變溫器、貯血室和濾過器五部分,體外循環建立的順暢與否是心臟手術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証之一, 在建立體外循環前,必須在人工管道、人工肺、微栓過濾器等與病人循環系統連接的裝置預先充滿等滲平衡液、人工膠體或血液,並排盡氣體,此過程稱為預充。心臟手術時,通常經胸骨正中劈開切口顯露心臟,游離上、下腔靜脈並分別套繞阻斷帶。靜脈注射抗凝藥物肝素, 測定活化全血凝固時間后,自升主動脈插入動脈插管並與體外裝置供血管連接﹔自右心房插入上、下腔靜脈插管或單根心房管與體外靜脈血引流管連接。

介紹這麼生澀的醫學術語,就是為了說明心臟手術各個步驟配合的困難,可想而知王奇在幾乎“零基點”上建立起心血管外科團隊的難度。

這些僅是王奇團隊的骨干力量,這個團隊還有許多人才值得撰寫,但限於篇幅,這裡不再一一點到,但統計顯示,這個人才梯隊是最適合干事業、最為精干的團隊,就是這個精干的團隊9年來手術累計3643台,成功率100%。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繆凌雲(實習生)、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