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制海護衛艦:美海軍藍水作戰新利器

2014年09月22日16:11        手機看新聞

瀕海戰斗艦因為沒有達到美軍方要求,採購數量被大幅削減

佩裡級護衛艦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水面艦艇之一,獨立部署能力和作戰性能都非常強大,能夠擔負護航、防空和反潛等多種作戰任務。美軍退役最后15艘佩裡級護衛艦和21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之后,急需能夠擔負上述任務的艦艇。雖然瀕海戰斗艦(LCS)能夠填補這些任務真空,但是美國正在考慮引進“制海護衛艦”滿足未來藍水作戰需求。

藍本:“巡邏護衛艦”

五角大樓認為瀕海戰斗艦不適於對續航時間要求很高的藍水作戰,要把採購數量從52艘削減到32艘。美國海軍水面艦艇司令部司令官湯姆•科普曼中將隨即要求建造新型多任務作戰艦艇:即一種裝備防空、反導雷達和電磁軌道炮,戰力強大且極具成本效益的護衛艦,能夠完成與造價幾十億美元的巨型戰艦相同的作戰任務。

在眾多可能的設計中,亨廷頓•英格爾斯造船廠基於國家安全艦船體結構提交了“巡邏護衛艦”的設計方案。美國海軍嘲笑它“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甚至有專家認為“巡邏護衛艦”沒有發展潛力,也缺乏壽命周期等其他軍事特征。但是英格爾斯造船廠認為稍微調整一下國家安全艦的設計結構,進行適當的升級和改裝,就能夠滿足美國海軍的作戰需求。

2012年,英格爾斯造船廠又推出了“巡邏護衛艦4921”概念艦。該艦更換了76毫米主炮,安裝了第四代有源相控陣雷達、船體聲吶和多功能拖曳陣列聲吶﹔主炮后方甲板安裝了12管Mk 56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改進型“海麻雀”導彈﹔用“海拉姆”近防武器系統替代了“密集陣”﹔艦尾的小艇收放裝置換成Mk 32三聯裝水面船艦魚雷管和8枚“標槍”反艦導彈﹔艦載SH-60MK III直升機可配備Mk 54型反潛魚雷或AGM-114“地獄火”反艦導彈。

“4921概念艦”續航時間45天,最大航程14816公裡。相比之下,LCS-1瀕海戰斗艦續航時間21天,最大航程6482公裡,LCS-2也隻有7963公裡,4921概念艦優勢明顯。然而,“巡邏護衛艦”概念並不能完全滿足藍水作戰需求,美軍因此提出了更完美的“制海護衛艦”概念,以“巡邏護衛艦”船體設計為藍圖,打造性價比更高的中型戰艦。

轉型:“制海護衛艦”

“巡邏護衛艦”要變成“制海護衛艦”,武器系統必須進行升級。美軍計劃在艦艇中心位置安裝16管Mk 41戰術型垂直發射系統,取代前甲板上的Mk 56垂直發射系統,能發射改進型“海麻雀”、反潛火箭和遠程反艦導彈。

Mk 41每一個發射管最多能容納4枚改進型“海麻雀”導彈,因此最多能發射64枚導彈,能對付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因此提升了在反介入作戰環境下的任務能力。反潛火箭主要應對不斷增加的水下威脅,防范艦載魚雷射程之外的敵柴電潛艇。遠程反艦導彈射程超過320公裡,具備超視距打擊能力,裝備先進抗干擾多模光電導引頭,預計將在2015年進入量產階段。

“制海護衛艦”加裝遠程反艦導彈之后,艦尾將移除老式“標槍”導彈和魚雷發射管,艦尾騰出的空間加裝剛性充氣艇,或充當“靈活的備用空間”,為以后加裝系統留出余地,比如特種作戰裝備、無人航行器或反艦誘餌,以及變深聲吶、一體化多功能拖曳陣列聲吶等模塊,提高反潛能力。水雷反制模塊將裝備洛•馬公司研發的AN/WLD-1遙控偵雷/獵雷載具(RMS),空間佔用小。該系統已經應用於瀕海戰斗艦,技術相對成熟,而且由於瀕海戰斗艦採購數量縮減,現有制成品可以直接從瀕海戰斗艦搬到“制海護衛艦”上。

此外,“制海護衛艦”艦尾直升機庫上方還有足夠的空間安裝2部MK44“巨蝮蛇II”30毫米遙控機關炮。MK44的火力使“制海護衛艦”形成了立體火力網,是76毫米主炮應對集群攻擊威脅的有效補充。

關鍵:提高生存能力

“制海護衛艦”概念目前面臨的關鍵問題是生存能力。“制海護衛艦”船體不能完全滿足護衛艦的二級生命力標准要求,也不能完全滿足美國船級社在國家安全艦設計完成后制訂的海軍艦艇規則。

按照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頒發的條令《美國海軍水面艦船生命力政策》的標准,“制海護衛艦”必須能夠經受2枚類似“飛魚”導彈的打擊,目前“制海護衛艦”概念在生命力方面仍存在一些弱點,在敵情威脅環境下無法確保能夠生存。

2012年9月,美軍重新修訂了“制海護衛艦”的全艦生命力規范。英格爾斯造船廠表示能通過可控的設計革新彌補“制海護衛艦”存在的缺陷。具體增強措施包括加裝發動機防震底座,降低聲學和雷達特征,船體底部和兩側加裝防彈鋼板,增加系統冗余量、多種損害管制系統等。

即使採取了額外的增強措施,“制海護衛艦”也不可能消除生命力方面的所有短板。盡管如此,改良版“制海護衛艦”依然已經超越了佩裡級護衛艦和瀕海戰斗艦,成為美軍生命力最強的戰艦之一。

制約:可支付能力

美國最近一艘國家安全艦造價4.9億美元,后期總成本更達到6.84億美元。那麼,一艘“制海護衛艦”成本會是多少呢?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認為每艘船升級成本至少6000萬美元。最終的精確價格評估結論受眾多因素影響,比如建造工時、數量和合同類型等等,都需要進行可行性研究。根據經驗可能約需追加1.2億美元,那麼“制海護衛艦”最終成本將在8億美元左右,不到伯克Flight IIA驅逐艦18億美元的二分之一,僅為伯克 III型23億美元的三分之一。而用8億美元的價位建造瀕海戰斗艦,那麼隻能安裝70%的任務模塊。

目前,“制海護衛艦”的設計成本、前期測試和學習曲線已經實現最小化,8個類似船體已經建成,艦載作戰系統已經在海軍其他平台上安裝運轉,設計結構也達到了更高的疲勞壽命,因此具備最佳的成本效益。美國海軍因此能夠獲得成熟的產品,在“制海護衛艦”定級時也不會遭到推遲。工業界也認為起初應當先簽訂固定價格採購合同,防止出現美軍造艦最近經常面臨的成本超支問題。

優勢:節約作戰成本

人力是節約作戰成本的關鍵。由於國家安全艦裝備了先進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編制員額算上直升機分隊也隻需要116名艦員。未來“制海護衛艦”的艦員也將控制在120∼130名左右,加上直升機和快艇分隊總數是141人,是伯克級驅逐艦的一半,與瀕海戰斗艦數量相似,而且經過國家安全艦部署經驗,人員配備足以應付作戰任務、維修保障和損害控制方面的需求。

節約燃油成本是“制海護衛艦”的另一大優勢。“制海護衛艦”每海裡耗油17加侖(34.7升/公裡),相當於伯克級驅逐艦的四分之一,瀕海戰斗艦的一半。瀕海戰斗艦執行護衛艦類的任務,當作戰位置遠離后勤補給艦時,保障任務將異常繁重。

競爭:優劣對比明顯

有人呼吁升級現役佩裡級護衛艦,但是升級4艘澳海軍阿德萊德級護衛艦的經驗表明這一建議並不可行。阿德萊德級護衛艦升級歷時4年,每艘耗資4億美元,升級之后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另一種選擇是建造縮小版伯克級軍艦,或是擴大瀕海戰斗艦的船體。由於很難估測這兩種方案的極限成本,其中的設計成本取決於改造的幅度,因此很難真正做到省錢。

外國的某些設計方案也在參與競爭,比如具有同樣作戰能力和人力需求的挪威南森級和丹麥休特菲爾德級護衛艦。但是這些競爭方案都缺少“制海護衛艦”特有的屬性,比如,兩種艦艇飛行甲板過小,隻能搭載1架直升機。另外,外國公司進入美國造船廠建造軍艦也面臨很多問題。

未來:聚焦藍水作戰

2013年9月美國國會表示,削減瀕海戰斗艦的主要原因是美軍重新聚焦深水作戰,也就是在遠離海岸的海域進行反艦彈道導彈防御和反潛作戰,應對中國海軍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雖然美海軍12年前宣布瀕海戰斗艦計劃時已經開始關注中國海軍的威脅,但是瀕海戰斗艦並不適合這些任務,單獨進入區域拒止環境時會面臨較大風險,在軍費預算削減的背景下,艦艇資源配置必須與任務定位相一致。因此,不能把“制海護衛艦”看作是代用品,而要看作是藍水作戰的必要補充,將瀕海戰斗艦固定在最初設計的近岸海域,從而降低對瀕海戰斗艦的數量需求,讓“制海護衛艦”成為理想的海上防空“獵槍”。

此外,新型護衛艦雖然安裝了驅逐艦的載荷,但是美仍希望伯克級驅逐艦的壽命周期達到45年。這就意味著建造“制海護衛艦”能夠降低對伯克級驅逐艦的需求,使其專門擔負更高端的彈道導彈防御任務。更為重要的是,“制海護衛艦”還可以縮短美軍艦艇9個月的海外部署方式,因此更受水兵歡迎。

目前,美國在削減瀕海戰斗艦採購數量之后正尋求合適的中型遠洋作戰平台。“制海護衛艦”正是滿足美國海軍未來需求的基本作戰平台,雖然設計並不完美,也不是主力艦艇,但是其作戰和生存性能適合多種藍水作戰任務,壽命周期和成本效益也非常出色,一旦確定固定價格投入建造,必將成為美國海軍艦隊實力的倍增器。(張詩雪 王春蕾 稿件來源:《當代海軍》雜志)

版權聲明:《當代海軍》雜志社授權人民網軍事頻道獨家稿件,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繆凌雲(實習生)、閆嘉琪)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