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推進我軍軍事創新,就要自覺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爭取國際競爭戰略主動權的高度,把握軍事創新關節點,支持改革、投身改革。
重在思想轉型。軍事領域是最具活力的領域,最需要創新,最忌諱保守。一個國家對軍隊改革的態度及軍事變革的方向和力度,直接決定著未來戰爭勝負和戰略競爭優勢。我們絕不能陶醉於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歷史輝煌中,絕不能把思維固化在機械化時代治軍建軍范式裡。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對於一支軍隊來講,思想上的戰爭准備、改革准備是轉型的“發動機”。下一場戰爭永遠與上一次戰爭不同,誰走在軍事創新前列,誰就獲得制勝先機﹔誰落在軍事創新之后,誰就必然一敗涂地。要爭做一流軍隊的設計者、引領者,不做二流的跟隨者、模仿者。
當前,制約軍隊改革的已經不是物質條件,而是改革觀念和能力。要以寬廣的戰略視野和深遠的戰略謀劃,敢於用時代的眼光審視自己,用發展的眼光批判自己,用對手的眼光否定自己,全力以赴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戰斗力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著力提升國防管理效益和作戰指揮效率,真正吹響強軍興軍集結號。
重在體系重塑。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軍事革命蓬勃發展,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廣泛應用,武器裝備更加精確化、智能化、隱形化、無人化,戰爭形態正向智能化演變。重塑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搶佔海洋、太空、網絡、智能等空間作戰制高點,已成為歷史的必然。但我們在深刻認識科學技術對軍事變革帶動突破的同時,也要明了,若沒有軍事制度的革故鼎新,科學技術點燃的變革之花隻會曇花一現。武器裝備再先進,如果戰略戰術、組織形態、指揮流程、軍政素養等沒有跟上發展,軍隊轉型同樣會失敗。
軍事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深入研究現代戰爭特點規律和制勝機理,以信息化為中心、以軍事戰略、軍事技術、作戰思想、作戰力量、組織體制和軍事管理創新為基本內容,以重塑軍事體系為主要目標,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協同性、深刻性,增強頂層設計的前瞻性和科學性,建立健全適應現代軍隊建設和作戰要求的組織模式、制度安排和運作方式。
改革是決定軍隊命運的關鍵一招,是回避不了的一場大考。要敢於打破條塊分割,打破門戶禁區,打破軍種界限,打破利益束縛,激活軍隊活力和動力,不斷提升預防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核心軍事能力。
重在治軍模式。一支軍隊的現代化,核心是制度和管理能力的現代化。21世紀不僅是智能時代,更是管理時代、法治時代。如果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一戰斗力,那麼軍事管理同樣是生產力、戰斗力。
“強軍必先強法。”一支視法紀為天職、視職責為生命的軍隊,必將是一支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雄師勁旅。軍隊越是現代化,越要法治化。要認真弘揚法治精神,狠抓制度貫徹力、執行力,堅決克服和糾治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真正夯實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之基。
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是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要大力弘揚我軍優良傳統,堅持民主管理,堅持官兵一致,堅持以人為本,堅決反對特權,確保為兵用權、依法用權、公正用權、廉潔用權,鞏固和發展團結、友愛、和諧、純潔的內部關系,從根本上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和軍隊凝聚力、戰斗力。
加強戰略管理、資源管理、成本管理,建立高效的流動機制、評價機制、競爭機制和監督機制。借鑒外軍和企業先進管理方法,引進運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手段,向科學管理要戰斗力,向科學管理要正規化,向科學管理要高效益,向科學管理要好作風,降低軍隊建設成本和內耗,提高軍事系統運行效率,努力形成具有我軍特色的績效管理新模式。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