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這種“不為”究竟是出於什麼考慮?
在極端恐怖組織大規模擴張的初期,美國一直在觀望,后來由於形勢所迫才不得不出手。要想美國提升空襲強度甚至投入地面作戰,美國必須要尋找到更多的利益,如果找不到更多的利益,想讓美國出更多的錢、投入更大的軍事力量是不大可能的。
目前美國在積極聯合其它方面的力量,逼著其它國家出錢出兵,自己卻採取擺樣子式的空襲,充分顯示出美國在反恐戰爭的利益選擇上游移不定的狀態。從更大的范圍來看,美國希望關注更多的是烏克蘭危機和重返亞太的戰略。
同時由於在中東戰場上各方的利益糾纏不清,所以現在美國現在的空襲行動更多的是一種表態式的行動,而不是真正的打擊性的行動。從以上分析看,美國的“不為”是有所考慮的。
那麼美國的“不為”的狀態會改變嗎?如果改變又將對戰場態勢有何影響?
從短期看,美國這種“不為”的狀態很難得到根本改變。美國尋找利益需要一個過程,在找到足夠的利益之前,美國不會根本改變“不為”的狀態。
當然,美國現在會為提高空襲強度、改進空襲手段甚至投入地面部隊做很多的准備工作,如果一旦需要,美國會投入更大的力量,戰場態勢也會發生變化。而美國能否從根本上改變“不為”的狀態,還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對於結果我們不妨等等看。(陳虎)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