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續寫傳奇的“千裡眼”
雷達戍邊 特約記者 曹佔禮攝
1976年6月,雷達站官兵告別戰斗建設了二十多年,立下過赫赫戰功的“圓島”,整體移防至今天所在的海島。“紅色前哨雷達站”的歷史從此開始聚焦一個新的地標。
由於戰略地位重要,進入新時期,雖是和平年代,“紅色前哨雷達站”一直都彌漫著硝煙的味道。尤其近幾年,半島局勢扑朔迷離,雷達站經常發現掌握靠近我邊境線徘徊的飛機,那種劍拔弩張的氛圍常常讓人窒息心跳。
作為空情預警力量,“紅色前哨雷達站”24小時擔負戰斗值班任務,同時出現在顯示屏上的空情至少有近百批,且海島地處黃海前沿,是首都防空的第一線,點滴空情處置不當就會對全局空防安全造成極大被動。
那是一個注定不平凡的夏天,某國在我當面公海進行軍演。演習期間,身處一線的雷達站密切監視對方的一舉一動,每發現一批敵機,就把它死死“咬”住,辨別虛實真假,判斷機型和架數,確認國籍和企圖……
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雷達站官兵卻仿佛回到了那個炮火紛飛的曾經,又好像走進了隨時可能到來的未來戰場。都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對於雷達站官兵來說則是“養兵千日,用兵千日”,他們眼睛裡永遠有敵人,根本就沒有什麼戰備狀態,因為平時就是戰時,開機就是戰斗,值班就是打仗!
2012年,為應對某國可能發射的衛星,雷達站加強了值班編組,根據上級的敵情通報認真研究目標飛行特點,有針對性地調整了雷達工作模式,採取了一系列戰術動作,做好了隨時戰斗的准備。
4月的一天,半島方向突然出現了一點兒特別的空情,立刻引起了當班值班員龔曉兵的重視,他死死地盯住了微弱的回波,掃描線再次掃過時,回波跳動了,龔曉兵毫不猶豫地上報並准確記錄了該目標。
目標第三次出現時,已經形成了一條較短但非常清晰的航跡,指揮員張維對目標進行了確定並當即報告了上級指揮所。事后通過驗証,雷達站掌握上報的情報非常准確。
到今年3月,“紅色前哨”的榮譽已經伴隨雷達站走過了50個春秋。面對新時期愈加復雜艱巨的環境和任務,無論武器裝備還是生活條件都已今非昔比的雷達站始終高擎“紅色前哨”的旗幟,直面強敵敢於亮劍,年處理空情幾十萬批次,情報合格率100%,年年都是軍事訓練一級單位,真正像一顆牢牢鉚在最前沿的鋼釘,在黃海深處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天網鐵盾”。
什麼是紅色?永遠忠於使命就是最鮮艷的紅色!什麼是前哨?始終能打勝仗就是最有力的前哨!王立波說,等將來兒子長大了,會把“紅色前哨雷達站”的故事細細講給兒子聽,讓他知道,爸爸的工作,絕不僅是自己現在這一首兒歌、幾句話,所描述的那麼簡單……(記者 董兆輝 特約通訊員 焦義寶 高 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