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東海艦隊潘志強的成長奇跡:從農家子弟到海軍艦長

2016年05月10日08:51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上圖:潘志強近照。本報特約記者 代宗鋒攝

  他的眼神,充滿自信,快速掃描著辦公桌上那張世界海圖。

  東海,南海,阿拉伯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34年來,他六赴亞丁灣,航行五大洲三大洋,犁波耕浪30余萬海裡。

  拖船、消磁船、水船、油船、測量船、綜合補給艦……34年來,他在各型艦船上從一名操舵手成長為走向深藍的中國海軍新一代艦艇指揮員。

  他的眼神,又閃現濃濃憂患:“走向深藍,走向世界,我看到了差距,需要爭分奪秒去追趕。”

  古羅馬戰略家韋格修斯說:“想要和平,那就去准備戰爭。”他,這位飽經大海風浪錘煉的熱血男兒,字字鏗鏘地對記者說:“作為軍人,贏得和平,需實力作后盾!”

  他,就是東海艦隊某作戰支援艦支隊副支隊長潘志強。

  “今天的作為,決定著明日戰場上的勝負”

  2013年11月24日,菲律賓,萊特灣。

  寧靜的海面上,突然出現一艘懸挂五星紅旗的中國軍艦——“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日夜兼程,前來執行人道主義醫療援助任務。

  菲海軍中部軍區司令猶馬准將感嘆:“中國海軍的速度之快,超乎想象,給了我們一個巨大的驚喜!”

  率艦前來的指揮員是誰?潘志強——他剛執行完“和諧使命-2013”任務,便臨危受命,76個小時抵達災區。

  2009年8月6日,亞丁灣,曼德海峽。

  3艘疑似海盜快艇,跟隨我國“振華25”號貨船。危急時刻,中國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千島湖艦開設臨時指揮所,指揮員下令直接對直升機進行不停車加油,贏得處置時間,驅離了疑似海盜快艇。

  千島湖艦上擔任指揮員的還是潘志強。

  從中俄“和平使命”演習到西太平洋論壇多國海軍聯合演習,從亞丁灣護航到遠海機動實兵演練……在近年來中國海軍多項重大任務中,都有潘志強在一線指揮的身影。

  千島湖艦駕駛室裡,記者見到了潘志強——個子不高,皮膚黝黑,腰杆筆直,不言自威。

  隨他執行過環球訪問航行任務的操舵班長朱文亮說:“無論情況多緊急,他始終沉著冷靜,挺拔的身影像一座山,看著讓人心安。”

  入伍以來,潘志強歷任槍帆長、參謀、業務長、船長、艦長、副支隊長,一直在一線摸爬滾打。海上風吹日晒的日子,塑造了潘志強刀刻般滄桑的臉,磨礪了他堅強的性格。

  2003年,潘志強受命擔任當時中國海軍噸位最大的戰艦——千島湖艦艦長,該艦是國產新型綜合補給艦首艦。

  “作為一名軍人,今天的作為,決定著明日戰場上的勝負。”潘志強帶領官兵“啃硬骨頭”,實現當年接裝當年形成戰斗力。

  遠洋補給能力是大國海軍戰斗力的重要指標。那年,海軍艦艇部隊油料裝備檢驗性演習在東海海域舉行。

  波濤翻滾的海面上,兩艘護衛艦、一艘驅逐艦和一架直升機在千島湖艦周圍迅速佔領補給陣位。發射引纜、海上架索、放出軟管……一個個口令在潘志強指揮下發出,“戰爭血液”從人造“血管”汩汩輸出。

  這,是我海軍艦艇首次在航行中實現“兩橫一縱一垂直”綜合性補給,標志著中國海軍具備了國際一流的補給能力。

  “在我們這一代海軍艦長眼中,不能再有陌生海域”

  2015年4月3日,汽笛鳴響,潘志強第6次踏上前往亞丁灣的航程。

  站在千島湖艦駕駛室裡,望著遠方的海,潘志強感慨不已——

  34年前第一次出海時,作為拖船操舵兵,他吐得膽汁都出來了。

  34年后的今天,他率領著我國最先進的綜合補給艦,劈波斬浪,駛向深藍。

  對於他來說,這條昔日鄭和下西洋的航線,變得熟悉而親切。

  護航任務重,潘志強率艦多次完成接護商船、遠洋補給、聯合演練任務,贏得各國海軍同行的稱贊。

  誰能想到,這位與各國海軍軍官從容交流的指揮員,入伍之初因為鄉音濃重,報數連“6”都說不清。為了練好普通話,他拿著新華字典學發音。

  “學習力就是戰斗力。”從那時起,學習改變著潘志強,讓他從農家子弟一路成長為中國海軍的艦長。

  翻看履歷,有人說:潘志強的成長是個“奇跡”。潘志強解釋,他的成長“奇跡”,是中國海軍快速發展的大時代所締造。“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趕上了好時代,成為走向大洋的‘排頭兵’。”

  去年,海軍152編隊執行完第20批護航任務后隨即展開環球訪問,潘志強擔任編隊保障指揮所指揮員。

  訪問第一站是蘇丹。蘇丹港水淺且狹窄,排水量兩萬余噸的千島湖艦在港內掉頭都難。離港時,因港方拖船失誤,千島湖艦向著防波堤沖去。

  “把住航向……”潘志強臨危不亂,一串干脆利落的口令之后,千島湖艦化險為夷。

  “在我們這一代海軍艦長眼中,不能再有陌生海域。”環球航行期間,不少海域和港口是中國海軍艦艇首次到訪。每一次,潘志強帶著官兵認真研究相關海域、港口的水文氣象資料,並詳細記錄整理。

  此次環球訪問,潘志強率艦到訪16國18港,穿越三大運河和26個海峽,實現了海軍艦艇編隊航程最遠、出行海域最廣、單批次任務時間最長、到訪國家最多等4項之最。

  潘志強對官兵要求嚴,對自己要求更嚴。他經常對艦上官兵說:“我們的身后是祖國,我們的一舉一動不能給祖國臉上抹黑。”

  那次,艦艇靠泊阿曼薩拉拉港休整,英國海軍聯絡官登艦:希望與中國海軍開展互動交流活動。請示上級后,潘志強答應了對方請求。

  兩國海軍官兵在港口碼頭舉行了多次文體聯誼活動。千島湖艦官兵的高素質,贏得了英國海軍同行的認可。

  “敬禮!”離開那一天,那名英軍聯絡官專門帶領官兵到碼頭告別。

  這標准的軍禮,傳遞著一份沉甸甸的尊重!看到這一幕,站在艦橋上的潘志強,自豪涌上心頭。

  “少有不暈船的水兵,但有意志如鐵的戰士”

  夕陽西下,艦艇甲板上,潘志強像往常一樣開始跑步。突然,一股莫名的難受涌了上來,他感覺雙腳變得沉重起來。這,是身體報警的信號。

  這一幕,發生在去年環球訪問航行歸途中。當時,編隊剛剛抵達澳大利亞以東海域,52歲的潘志強已連續在海上工作了250天。

  “我是指揮員,決不能倒下。即使要倒,也要堅持到停靠祖國碼頭的那一刻。”潘志強咬著牙,堅持跑完了3公裡。

  那天夜裡,潘志強難受得徹夜未眠。第二天,他依舊有說有笑,堅守在自己的戰位上。

  環球航行中,潘志強給艦上官兵立起一個標杆。在眾人眼中,潘志強從不暈船,從不會因為大海而發愁言苦——

  那次,途經印度洋,西南季風掀起巨浪,千島湖艦在茫茫大海上如同一片樹葉,艦體搖擺達30多度。面對險境,他站在駕駛室,指揮若定。

  那次,赴南海執行島礁測量任務,遭遇寒潮,大浪滔天,測量艇被拍翻在礁盤上。即便如此,他沒有絲毫退縮,堅持帶隊完成測量任務。

  那次,橫穿阿拉伯海,風大浪急,他幾乎兩天兩夜沒合眼……

  記者問:“你真的不暈船嗎?”

  潘志強笑了:“少有不暈船的水兵,但有意志如鐵的戰士。”

  在潘志強心中,“刻”著這樣一幕——

  第一次出海,他的操舵班長因劇烈的暈船反應吐血。可班長始終堅守戰位,直到返航。

  這些年,班長在顛簸的拖船上穩穩把舵的背影,時常浮現在潘志強眼前,提醒著他:“使命時刻在肩,不容自己暈船。”

  如今,他總航程30多萬海裡,簽過的航海日志摞起來有一人高。

  剛入伍時,班長問潘志強:為什麼當兵?他回答:保家衛國。

  當時,青春懵懂的他,並不完全知道“保家衛國”這四個字的分量。

  34年后的今天,回想這個問題,潘志強將目光投向了窗外的軍港——那裡有他熟悉的戰艦,那裡有他熟悉的海,那裡有他用青春寫下的答案。(陳國全 劉亞迅 方立華)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