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互聯網時代:把軍事媒體當作新型作戰力量打造【2】

2016年10月13日08:27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互聯網時代輿論戰呈現“一邊倒”的不對稱性

  美國人說,21世紀的戰爭是“班長的戰爭”。這話聽起來有幾分天方夜譚。但美國人正用現實告訴你未來發展方向:新型戰爭需要新型軍隊。

  2011年5月1日,美國海豹突擊隊奉奧巴馬指令,黑夜深入巴基斯坦腹地獵殺本·拉登。遠在大舉彼岸一隅的奧巴馬和其助手,如同在看好萊塢大片一樣觀看了本·拉登被擊斃的全過程。這與其說是“觀看”這次行動,倒不如說是奧巴馬以特殊的方式在打一場輿論戰——美軍派去20多個人,乘著直升飛機,在近似“直播”中擊斃了本·拉登。難道僅僅是這20多人,就能讓把美國乃至世界搞得十幾年不安寧的本·拉登從地球上消失嗎?完全不是。

  按軍事戰略家們的說法,這實際是美軍整個作戰思想、作戰體系擊斃了本·拉登。奧巴馬其實是在“展示”美軍新型作戰形態和軍事革命——海灣戰爭之后,美軍廢除了“前線”概念,戰爭發展成為以“斬首”為核心,打擊經濟設施為重點,摧毀敵國人民意志為根本的全新模式戰爭。擊斃本·拉登的過程,正是這一新型作戰形態和軍事革命的凸顯。翌年9月6日,美國達頓出版公司出版的《艱難一日——擊斃本·拉登親歷記》一書,更是把這種新型作戰形態和軍事革命進行了全方位“展示”。可以說,美國等西方國家,把輿論戰滲透到了軍事行動全過程的方方面面。

  這其實也在告訴我們:新型戰爭需要新型軍隊,更需要軍事媒體在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

  美軍正在把這一“特殊需要”變為現實。美軍《聯合公共事務行動指南》提出,影響盟國和國際輿論對美國及美軍的評價,直接影響美國與盟國軍事聯盟的成本、戰爭成本的高低等。主管公共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麾下有專門的電台、電視台和多種權威刊物,各軍種聯合司令部也都有自己的公共網站,這些都是美軍打輿論戰的重要平台。早在2006年,美軍就組建了“媒體戰部隊”,主要鏖戰在互聯網上,為美軍軍事行動服務。2011年成立的國防媒體局人員編制2400名,每年經費達2億美元。近年又圍繞其全球戰略,不斷加大軍事媒體建設力度,快速向全媒體轉型,放大美國在全球的聲音。目前,美國的國防部網站信息海量,既有致力於贏得國際社會好感和認同感的有關美軍國際維和、人道主義援助等信息,也有彰顯美軍戰斗力的先進武器、作戰理念等威懾信息。

  美軍圍繞“特殊需要”的努力形成了不爭的事實:軍事強國往往也是輿論強國,美國等西方國家壟斷著世界大部分地區近90%的新聞信息傳播。美國在線、維亞康姆等六大傳媒公司掌控了國際媒體市場,美聯社、合眾國際社、路透社、法新社四大通訊社更成為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媒體的主要信源。據權威統計顯示,僅美屬傳媒集團就控制全球超過75%的視頻節目制作﹔BBC、CNN裹挾著西方意識形態在全球范圍內無孔不入﹔好萊塢用“鐵匣子中的美國價值觀”攻城略地。

  在美國的帶動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等國已公開宣布正在實施的新軍事革命中,把輿論戰納入重要內容,俄羅斯、印度、越南等國在推進軍隊信息化建設中強調加強媒體信息化建設,加快全媒體建設步伐。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