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互聯網時代:把軍事媒體當作新型作戰力量打造【6】

2016年10月13日08:27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互聯網時代中國軍事媒體面臨“兩大任務”

  提高以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新聞輿論戰能力為核心,使傳媒的獨特功能在強軍興軍中得到更有效的體現和發揮,是新形勢下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習主席關於“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闡釋,深刻揭示了軍事媒體佔領信息傳播制高點的努力方向和戰略途徑,是我軍“生命線”創新發展的重要實踐。

  互聯網時代,中國軍事媒體面臨“兩大任務”——

  1、打造與我軍使命任務相適應的全媒體技術平台

  全媒體傳播的基礎是全媒體的採集、加工和生產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說,技術決定傳播力。人民日報社目前已建立起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從2015年全國兩會至今年2月,“中央廚房”已生產了2100多件新聞產品,全球各類媒體廣泛轉載。

  目前,我軍媒體的新傳播形態對新聞即時性和多媒體內容的需求,給傳統的傳稿手段、稿件處理方式帶來了新的挑戰。建設全媒體平台勢在必行。在這個平台裡,有關某一軍事新聞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素材將統一進入一個綜合數據庫,不同的部門將根據所屬媒介的特點,對原材料進行專項加工、差異化傳播,使各類新聞信息實現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同平台上有序發布,立體呈現。

  2、建立與我軍使命任務相適應的全媒體運行機制

  美國國防媒體局的信息綜合大樓,能同時容納1500人辦公,最大特點是平戰結合、平戰一體。這凸顯了其全媒體運行機制的要義——既負責具體的輿論戰指導、管理和實施軍隊的宣傳工作及技術培訓工作,還通過所有可用媒體為全球美軍和國內外受眾提供信息服務。

  國內一些地方同行,近年來在這方面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廣州日報社2014年12月1日推出深度改革,通過成立中央編輯部,實現了統一指揮、統一把關,滾動採集、滾動發布,多元呈現、多媒傳播。記者不再是單一的文字和網絡記者,而是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記者半小時內發140字的快訊,兩小時內發500字的消息﹔記者次日要採寫的新聞提前進入了中央編輯部視野﹔強化滾動新聞和報紙新聞的差異,新聞呈現不再是“一張臉”。

  互聯網時代,要求我們重新審視媒體運行機制,再造新聞採編流程。以解放軍報社為例,近年來報社注重統籌資源,初步建立全社辦新媒體機制,記者不再是單一給紙媒供稿的文字或圖片記者,同時還是中國軍網、解放軍報客戶端和軍報記者微博微信記者。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還組建了解放軍報融媒體,初步形成了人人都有新媒體傳播理念的意識和行動。但從總體來看,距離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多元呈現還任重道遠。隻有著眼我軍使命任務,立足媒體實際,構建全媒體時代的資源共享機制,融合發展才能邁出實質性步伐。(本文作者:姜興華 配圖:羅園)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