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背囊”:怎樣對它,戰場就怎樣對你

單兵攜行具,俗稱“小背囊”,是單兵用於攜帶武器裝備和生活用品的裝具。作為我軍單兵常用裝備,除個別軍種外,全軍有多少士兵就有多少這樣的背囊,戰備拉動離不了、演習訓練離不了、外出執勤離不了、戰備點驗離不了。今天《解放軍報》發表記者調查文章《“小背囊”的那些事並不小》,對“小背囊”來了一次大解剖……
瞧,官兵們個個身負背囊進行野營拉練。王昊攝
現場會診
導致一場敗局的“小背囊”被拉響警報
深冬桂北,天氣微寒。
剛結束了一次對抗演習的陸軍第41集團軍某團,立即召開全團干部骨干現場會。出乎意料的是,會場地點放著寬敞平坦的空地不用,卻改在偏遠崎嶇、荊棘遍地的紅方指揮所旁。會場中央,擺著一個“小背囊”,讓遠道而來的干部骨干面面相覷。
會議開始后,導調組簡要介紹了演習的情況后,就轉入正題,由雙方指揮員就決定勝負的關鍵環節進行互問互答。紅方指揮員八連連長呂偉,或許是意識到導調組將會場設到指揮所的用意,直接開門見山:“整場戰斗,我方一直在兵力火器、陣地攻奪中佔有絕對優勢,勝利在望之際,我方指揮所突然被攻陷,實在想不通,我們十分隱蔽的指揮所,藍方是怎麼發現的?”
隻見藍方指揮員六連連長蒲汀不慌不忙,走到會場中央,提起一個底部有漏洞的“小背囊”說:“就是這個家伙幫了我們的忙!”
原來,紅方派出的偵察分隊在潛入藍方前沿陣地時被覺察,藍方迅速派出尖刀班實施反偵察。紅方偵察兵幾經躲閃,消失在密林中。正當藍方偵察兵准備撤回時,路邊土坎處撒落的米粒引起了他們的注意。米粒的痕跡沿著土坎而上,通往密林深處。藍方偵察兵判斷:這些米粒很可能是紅方偵察兵的“小背囊”裡洒出來的。在這山高路險、人跡罕至的密林深處,還有誰來?藍方偵察兵尋著這個思路,順著米粒的痕跡,試探著往前走,越走心裡越有底兒。果真,他們摸到了紅方的指揮所旁。藍方偵察兵一陣暗喜,迅速引導炮兵火力,一舉摧毀了紅方指揮所。
“小背囊”決定了一場戰局。敗方沒想到,勝方沒想到,也讓與會的干部骨干“咯噔”一下。他們也許在想,因背囊平時保養不善,造成了一場敗仗,太不值得了!
現場會最后,團領導發了狠話:把全團所有的“小背囊”徹底檢查一遍,把“小背囊”遇到的所有問題徹底檢討一遍。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