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集群參戰:戰爭機器人將引發怎樣的軍事新變革?【2】

2017年03月30日09:1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集群參戰:戰爭機器人將引發怎樣的軍事新變革?

  戰爭機器人引發軍事新變革

  多種戰爭機器人的出現,在使現代戰爭具備更多無人化特征的同時,也使其更具智能化、集群化、立體化等特征。

  當前,各大國無不在研發軍用機器人,必然使其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比如,下一代無人駕駛飛行器的速度將更快、機動性也將更強,並將具備隱身能力。它們可配備更多武器、電子戰裝備、反制技術甚至機載激光去配合戰機行動。未來,戰爭機器人將擁有更高的人工智能,更容易實現與人類的協同作戰﹔能夠執行多樣化作戰任務,增強部隊靈活作戰能力。如美軍正在研發的新型無人駕駛戰車,具備更快的行駛速度,且能夠適應95%的地形。美國空軍則計劃於2018年開展F-16武裝無人機與F-35聯合攻擊機的協同作戰測試,旨在將第四代戰斗機進行無人駕駛改裝,並將其與第五代隱身戰斗機進行配對,從而形成類似有人機的“長機”與無人機的“僚機”協同作戰的戰術格局。在危險的作戰環境下,無人機將飛在有人機的前方,用於定位和追蹤目標,從而避免將有人機的飛行員暴露在敵方對空火力下。在必要的情況下,有人機的飛行員還能向無人機發出向目標發射彈藥的指令。

  就集群化而言,無人作戰系統相比於其他常規武器,價格更為低廉,體積也更為小巧。生產一架F-35戰斗機的投入,可以生產約10架“全球鷹”。這在客觀上為機器人集群作戰提供了物質基礎。集群化作戰的核心思想是將傳統昂貴的大型有人作戰平台,分解為數量更多、尺寸更小、成本更低的分布式無人作戰平台,相關作戰平台的功能互補,能夠以數量優勢彌補單一平台功能或能力不足的新型作戰理念。一個完整的軍用機器人作戰集群,可覆蓋從傳統的排雷排爆到偵察監視、警戒搜索,從軍用物資運輸到智能化的協同作戰、自主作戰等多個領域。當前,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和瑞士等合作研發的“神經元”無人戰斗機,可與美國X-47B無人機一樣,在無人實時操作條件下執行察打一體任務。預計到2025年,軍用機器人在俄軍裝備總結構中的比例將達到30%。而到2040年,美軍預計有一半以上的成員是機器人。按照這一發展趨勢,在未來戰場上軍用機器人成建制集群化參戰並非幻想。

  隨著戰爭機器人數量不斷增長,未來無人化作戰也將呈現出立體化特征,推動作戰方式發生根本變革。伊拉克戰爭,某種意義上可稱為名副其實的“動物”戰爭。在空中,這些“動物”組成了嚴密的偵察網。“大烏鴉”“黃蜂”攜帶的攝像機隻有一粒花生米那麼大,它們盤旋在潛在目標藏身的屋頂上,將情報發送給后方接收器。體形相對較大的“捕食者”則在整個城市5000至15000英尺上空遨游,向千裡之外發送情報數據。隱形的“全球鷹”則時常在約6萬英尺的空中急速飛過整個伊拉克,以監控任何電子設備。在海上,外號“梭魚”的無人潛航器可幫助清除伊拉克航道的水雷與其他爆炸物。“海上獵手”無人作戰軍艦可在海上自行連續航行兩到三個月,以追蹤敵軍潛艇。部署在航空母艦上的艦載無人戰斗機,可執行空中加油和偵察任務。此外,還有“魔爪”“機器狗”等在陸地負責清除路邊炸彈,甚至參與搜索偵察任務。當然,這些“動物”都是或大或小的無人作戰系統、戰爭機器人。它們預示著未來戰爭的關鍵變化。

(責編:王璐(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