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參戰:戰爭機器人將引發怎樣的軍事新變革?

好萊塢大片《鋼鐵俠》中機器人大戰的場景,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的《解放軍報》刊文指出,現實中,面對機器人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軍事領域,有專家認為,現代戰爭正處在原子彈發明之后,最重要的武器發展時期。戰爭機器人的興起,不僅改變了戰爭的摧毀力,也改變了參戰者的身份,嶄新的軍事創新模式,必將從多個方面影響未來軍事發展。
“鋼鐵俠”集群參戰不再是傳說
要點提示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戰爭機器人必將大幅發展,並不可避免地帶來相應的軍事變革,使現代戰爭具備更多無人化、立體化特征。
●無人作戰系統相比於其他常規武器,價格更為低廉,體積也更為小巧。生產一架F-35戰斗機的投入,可以生產約10架“全球鷹”,這在客觀上為機器人集群作戰提供了物質基礎。
●預計到2025年,軍用機器人在俄軍裝備總結構中的比例將達到30%,到2040年,美軍預計有一半以上的成員是機器人。在未來戰場上軍用機器人成建制集群化參戰並非幻想。
好萊塢大片《鋼鐵俠》中機器人大戰的場景,相信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現實中,面對機器人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軍事領域,有專家認為,現代戰爭正處在原子彈發明之后,最重要的武器發展時期。戰爭機器人的興起,不僅改變了戰爭的摧毀力,也改變了參戰者的身份,嶄新的軍事創新模式,必將從多個方面影響未來軍事發展。
《鋼鐵俠3》海報
軍用需求催生戰爭機器人
戰爭機器人是利用先進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的,能在無人跟隨的情況下執行包括偵察、排雷、作戰、海上搜救等一系列軍事任務的裝備。雖然歷史上,也曾出現過相關的軍事機器人,如1966年美軍一架裝有氫彈的戰略轟炸機在地中海失事,機器人“科沃”臨危受命,潛入海底750米深處,成功將氫彈打撈上岸,展示了機器人在軍事運用上的價值。但戰爭機器人的大量應用,還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
阿富汗戰爭爆發后,塔利班利用地穴、山洞等特殊地形與美軍頑抗,一度給美軍造成較大傷亡,並導致補給困難。為解決在阿富汗復雜地形中識雷、排雷甚至發現並殲滅潛伏的敵人,美軍與iRoboot公司合作,開發了背包機器人,並在塔利班心臟地區作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此后,美軍戰爭機器人數量大幅增加,功能也日益多樣。如在伊拉克戰場上,美國使用的機器人“劍”,能與作戰對手面對面交戰。據不完全統計,在伊拉克戰場上曾有近3千架無人機、2千多“魔爪”等類型機器人參與軍事行動。而在敘利亞戰場上,俄軍則成功使用了“平台”-M、“阿爾戈”作戰機器人、無人偵察機和“仙女座”-D自動化指揮系統,並取得顯著戰果。
現代戰爭,已經具備了更多機器人戰爭色彩。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戰爭機器人必將大幅發展,並不可避免地帶來相應的軍事變革,使現代戰爭具備更多無人化、立體化特征。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