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架下的奮斗青春【4】
——火箭軍某導彈旅發射一連連長尹東帶兵育人風採錄

新兵下連第一天,體會到連長兄長般的溫暖
“跨過心中代溝,才能跨越帶兵鴻溝”
今年5月,尹東參加全軍“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強軍的典型最可敬”分享交流活動巡講三軍,還未歸營又被請進網絡直播間,與全軍官兵交流帶兵經驗,贏得廣泛好評。
如今,基層官兵年齡、兵齡、黨齡倒挂現象十分普遍。一連也不例外,既有“70后”也有“90后”,而尹東是個“80后”。上任連長伊始,他也遇到了基層帶兵人面臨的許多難題。
“跨過心中的代溝,才能跨越帶兵的鴻溝。”在時代的洪流中逐浪而行的尹東,深知“帶兵帶心”的道理。
2014年年初,人員編制調整,兄弟連隊一批戰士分配到一連。雖在一個院,新來的同志明顯感到“水土不服”,“合編”之后卻難“合力”,連隊建設面對一道道“坎”。
“住到班裡去,摸透‘活思想’。”尹東與指導員商量后,卷起鋪蓋搬進了正處低谷的六班。可沒想到的是,一顆滾燙的心,卻處處遭遇“冷臉”:他一回班裡,歡聲笑語戛然而止﹔隻要他待在班裡,大家就溜到室外,甚至午休也寧願在學習室裡和衣而眠。
身在兵中,卻難以走進兵心﹔天天相見,卻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面對窘境,尹東不氣不惱,他堅信“隻要功夫深,熱情能融冰。”
他主動扑下身子、放下架子,與大伙一起整內務、站夜崗、拉家常,幫助戰士規劃成長路線。他通過觀察,發現六班戰士體能有潛力,便想方設法引導大家爭當“體能王”。
2個月后,連隊組織萬米武裝越野比賽,六班以全優成績奪得第一名。大家想給尹東說說感謝的話,他卻悄悄地把背包搬到了另一個班。
一班接一班,挨個輪流轉。這一住,就是460多天,尹東寫下20余萬字的《住班日記》,先后為80多名戰士建立了“成長檔案”,摸索出家常式、表揚式、討論式、調和式、迂回式“談心五法”,成為全旅帶兵骨干學習的“教范”。
與戰士零距離、心貼心接觸,不僅增進了感情還察悉了實情,使尹東按綱建連依法帶兵瞄准了“靶心”。在他為戰士建立的“成長檔案”中,一批“留守兵”“單親兵”成為關注重點。
戰士小馬是單親家庭,性格內向,遇到困難容易退縮,有段時間,體能考核、專業理論一落千丈,萌生了混日子退伍的想法。尹東和他結成幫帶對子,一點一點幫他樹立信心,如今小馬已成為連隊的技術骨干。
嚴與愛,本是一組矛盾體,尹東卻總能找到最佳契合點,他像塊磁鐵一樣,把全連緊緊凝聚在一起。
中士黃新玲的母親突發腦溢血住院,急需10萬元手術費。尹東帶頭拿出2萬,並動員官兵一起湊了6萬余元,幫小黃母親度過了生命之險。當小黃把錢一分不少地還給戰友們時,眼含熱淚說:還得了的是錢,還不了的是情啊。
……
在連隊採訪,記者聽到很多尹東用真情換真心的感人故事。
連隊指導員李東升是尹東的學長,談起自己的搭檔,李指導員開玩笑說:“對連長既愛又‘恨’”,愛的是他帶兵管理很有一套,恨的是他搞教育也有一套,讓我這個指導員很有壓力。”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