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湖艦入列 我航母編隊如虎添翼

航母戰斗群戰備值班,往往要在海上漂泊好幾個月,就需要大噸位、高航速的綜合補給艦,來滿足航母編隊大量的物資需求。
我國完全自主研制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軍新型綜合補給艦首艦——呼倫湖艦入列命名授旗儀式,9月1日在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下屬的廣船國際有限公司舉行。
有“超級奶媽”之稱的呼倫湖艦的交付入列,為我國海軍走向“深藍”奠定了更加堅實的裝備基礎,標志著海軍遠洋保障能力躍上新台階,對於完善海軍裝備體系結構、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具有重要意義。
呼倫湖艦
補齊航母短板
9月1日10時許,入列命名授旗儀式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海軍司令員沈金龍向呼倫湖艦艦長和政委授予軍旗並頒發命名証書,全場響起熱烈掌聲,呼倫湖艦正式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序列。
呼倫湖艦舷號965,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廣船國際建造,可為我海軍航母編隊、遠海機動編隊提供海上伴隨補給。該艦突破了新型海上補給裝置研制、大型補給艦總體設計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補給方式多樣、補給能力強。
據央視網站報道,呼倫湖艦是中國自主研制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型綜合補給艦。此前,中國共有8艘903型大型補給艦,分別是千島湖艦(886)、微山湖艦(887)、太湖艦(889)、巢湖艦(890)、東平湖艦(960)、高郵湖艦(966)、洪湖艦(963)以及駱馬湖艦(964)。903型綜合補給艦航速不到20節,而航母遼寧艦航速在29節左右,052D型驅逐艦航速在32節左右,也就是說,此前中國擁有的補給艦速度跟不上整個航母編隊的速度。而呼倫湖艦航速據稱可達25節,可以為中國海軍航母編隊提供海上伴隨補給,補全了中國航母戰斗群中最后一塊短板。
呼倫湖艦
增加快速補給能力
軍事專家曹衛東表示,綜合補給艦主要是給作戰艦艇提供油料、淡水、彈藥,過去的補給艦噸位較小、搭載物資少、抗風浪能力差。作戰艦速度比較快,補給艦速度比較慢,容易拖后腿。而如今的新型綜合補給艦的動力加強后,可以比較快地跟隨在作戰艦艇后面,這樣就可以一個編隊一起航行,可以增加快速補給能力。
據公開資料判斷,呼倫湖艦使用的新型海上補給裝置,是一種海上航行橫向補給裝置,能夠在5級海況下實現貨物自動和隨動補給作業。該裝置特點是設備組成復雜,具有二級波浪補償功能,自動化程度高,輸出載荷大、響應快。
另外,呼倫湖艦據推測還採用了以恆張力技術為基礎的重型航行補給系統。這種技術採用恆張力絞車進行張力補償,可在90米的橫向距離下載重量超過5噸。西方國家海軍普遍認為,從橫向補給系統的技術演變來看,在橫向補給領域,絞車恆張力控制技術最為先進。
除了專門的補給裝置,呼倫湖艦還標志中國大型補給艦總體設計躍上新台階。因為中國過去裝備的補給艦都為2萬噸左右,世界主流補給艦也就是這一級別。隻有美國建造了4萬噸以上的戰斗支援艦。這並不是簡單的艦艇放大。有媒體報道,呼倫湖艦可攜帶船用燃油2.5萬噸至3萬噸、淡水1000噸至1500噸,這就意味著在長達200多米的船體中,其內部的貨艙結構和裝載模式是非常復雜的,必須採用新技術和新方法,來設計4萬噸級補給艦的強度、動力學、結構應力、疲勞強度。
可以說,呼倫湖艦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補給艦設計技術的一次重大飛躍。
談兵·知識帖
為何補給艦都以湖命名?
經中央軍委批准,海軍於1978年11月18日公布了《海軍艦艇命名條例》,條例中規定了各類艦艇的命名機關、命名規則和相關規定。1986年7月10日,海軍又對《海軍艦艇命名條例》加以補充和修訂。新建造和新入列(或更名)的艦艇,由批准授名機關正式授予艦名和舷號,頒發《艦艇命名証書》,按照《海軍艦艇命名條例》的規定舉行命名入列典禮﹔艦艇命名享受“終身制”,中途一般不予更名。
條例規定,巡洋艦以上艦艇以行政省(區)或直轄市命名。驅逐艦以“大、中城市”命名。護衛艦則是以“中、小城市”命名。綜合補給艦以“湖泊”命名。掃雷艦以“州”或“縣”命名。獵潛艇、護衛艇以“縣”命名。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以“山”命名。步兵登陸艦以“河”命名。輔助艦船以所在海區和性質再加序號命名。彈道導彈核潛艇以“長征”加序列號命名,常規導彈潛艇以“遠征”加序號命名,常規魚雷潛艇:以“長城”加序號命名,如“長城”18號。
呼倫湖在哪裡?
呼倫湖艦的名字“呼倫湖”(英語:Hulun Lake)又名呼倫池,其90%的水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西部的新巴爾虎右旗境內。呼倫湖是內蒙古第一大湖、中國蓄水量第四大淡水湖、東北第一大湖,與貝爾湖為姊妹湖。呼倫湖的湖面呈不規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湖長93公裡,最大寬度為41公裡,自有准確記錄以來湖泊面積最大時為2339平方公裡。呼倫湖是因地殼運動而形成的構造湖。呼倫湖水質較好,適於發展漁業和水產品養殖業。
呼倫湖的自淨能力與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有關:首先湖的面積大,與多條草原河流溝通﹔其次由於地處高緯地區,氣溫低,對湖體浮游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湖體構造特殊,露出三十余個泉點,有大量地下水的補給。因此,呼倫湖在維持生物多樣性和豐富的生物資源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在區域環境保護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海上補給方式優劣比拼
1、航行縱向補給方式 這是目前使用較普遍的方式。根據不同海況,可採用海面上補給與海面下補給兩種形式。前者是補給與被補給艦之間先以拖纜相連,然后沿拖纜送出且固定好油管,拖纜與油管均露出水面,此種方法能在寒冷水域補給,但隻適用於海況良好時﹔后者是補給與被補給艦之間隻用輸油管相連,管子的大部分拖曳於水中。
應用:由於這種方式存在補給品種單一、效率低等特點,在現代海戰中受限,因而大有被航行橫向補給方式取代之勢。俄羅斯2017年在地中海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進行的就是這種縱向補給,曾被西方媒體諷刺為“拖輪拖著航母走”。
2、航行橫向補給方式 能在復雜海況下作業,具有品種多、效率高等特點,因而在補給方式中佔主導地位。
應用:美國海軍、中國海軍目前是以橫向補給為主要方式,補給艦船均裝有現代化橫補裝置,可兩舷同時展開,並能通過專用補給站快速高效地為艦艇補給。同時作戰艦艇也都裝備橫向接收裝置。
3、航行垂直補給方式 被認為是最為迅捷而有效的補給方式,可實施遠距離多艦隻同時迅速補給,在現代海戰中得到廣泛應用。而且大中型作戰艦艇所載作戰直升機在必要時也可用於垂直補給。
應用:盡管費用昂貴,但由於佔據時空優勢,現已成為美國海軍海上補給的另一主要手段。美國海軍的垂直補給數量佔到干貨海上補給總量的30%以上。
4、靠幫補給方式 是現在最古老的海上補給方式,即在漂泊或錨泊狀態並靠系留,通過簡單設備進行補給。這種方式雖安全可靠,但在高海況、深水區作業時難以控制,尤其遇敵情時不易機動展開。
應用:在第三世界國家海軍大量採用。此外,俄羅斯海軍的補給工作起步較晚,不僅仍將縱向補給作為主要手段,而且靠幫補給也佔相當比重,在近年海上演練中頻繁採用。
談兵·素描
40年前中國第一代補給艦是啥樣?
1970年5月27日,六機部向大連造船廠轉發了《油水補給船任務書(草案)》,並正式下達了研制任務。1971年1月15日,國務院造船工業領導小組提出了對《油水補給船任務書》的修改補充意見。1973年8月17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准下發了新修改的《油水補給船設計任務書》,規定該船的使命任務是伴隨遠航編隊途中補給燃油、桶裝油、淡水和部分冷凍食品。設計時按補給3艘051型導彈驅逐艦考慮。補給總量為燃油1.1萬噸,柴油200噸,淡水150噸,爐水150噸,桶油50噸,冷藏食品70噸。
1976年6月25日,我國第一艘油水干貨補給船(X615)開工建造,主船體採用國產船用合金鋼,設有單層縱通甲板和作業平台,總長168米,型寬21.8米,型深12米,設計吃水9.4米,載重量15230噸,滿載排水量21740噸,航速18.5海裡/時,自持力90晝夜,可航行於極區以外的任何海域。1979年12月15日,我國第一艘1.5萬噸遠洋油水干貨補給船X615船正式交工,編入東海艦隊服役。截止到1980年12月,后續2艘又相繼建成交工(X950、X575)。
1980年5月,油水干貨補給船X615和X950船參加了580任務(向南太平洋發射洲際導彈)遠航船隊編隊。途中,該補給船為6艘051型導彈驅逐艦補給64艦次,共補給燃油、淡水和干貨1.4萬噸,保証了艦隊完成護航和試驗海域的警戒任務,為執行580任務做出了重要貢獻。
談兵·展望
補給艦未來功能趨向綜合化
未來補給艦功能將趨向綜合化。為進一步提高海上補給速度,盡量減少艦船建立補給陣位時間,保障艦船正從單一品種補給轉向多品種補給。
美國海軍除了使用具有三種補給品種的快速戰斗支援艦外,還計劃用T-DC(X)型干貨船能裝載彈藥和干貨品種,替換彈藥運輸船和干貨船。
隨著各國海軍注重遠征和遠洋作戰,其作戰編隊向快速化、靈活化方向發展,綜合補給船航速進一步提高,將達到20節至32節。美軍還在研制航速為100節的萬噸級氣墊補給船。另外,為提高保障艦船的生存能力,減少護航兵力,補給艦船加裝現代武器系統已成為一種趨勢。英美等國的補給艦船在防空方面,將裝備“海麻雀”導彈和“拉姆”導彈等近程對空防御導彈和“密集陣”近戰武器系統。
在補給技術上,國外海軍將進一步完善橫向補給方式,兩用補給裝置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美國海軍還將實現絞車機組合化、電器組件集成化、干貨補給橫向化(專用集裝箱化)和液貨補給快速化。新的輕型、高強度軟管和先進的絞車驅動系統,可明顯減少甲板上的重量和空間,增大補給船與被補給船間的距離。
此外在軍民融合上,民船將成為海軍艦隊的重要補充力量。現代民船已不僅僅是一支經濟力量,而且還是海軍的一支重要后備力量,所以當今海軍大國都將更加重視民船的建設,使其得到更加有效的開發利用。
鄭文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