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永远的高司令【4】

——记抗日老战士高全宽

桑之原

2015年06月23日17:47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四、转战东北,出生入死

1945年8月,中央军委发出第2号命令,要求时任中共冀热辽军区党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李运昌率部进入东北配合苏联红军作战,并接受日伪军投降。同时命令各军区动员骨干力量随同进入东北。在打张家口时受伤的高全宽还没有痊愈即被派往东北,成为了日寇投降后从晋察冀军区最早出关干部队伍中的一员。李运昌司令员分配他到辽宁兴城地方部队工作。

1945年9月3日,冀热辽军区部队乘火车从山海关出发,列车一站一停,分别在绥中、兴城、锦西留下部分部队。高全宽等30余名官兵留在兴城,会同随军地方工作队接受日伪军投降,建立政权,维持治安。他们改编了投降的伪军,并以出关官兵为骨干成立县公安大队,高全宽任大队一排排长。10月,高全宽由时任兴城县支队长王振发和时任二排排长范山怀介绍入党并直接成为正式党员,入党——这个他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高全宽经验丰富,表现优秀,特别是军事技战术水平和战场处置能力较强,很快又被提任为兴城支队代理副连长兼一排排长。

1945年11月,大批国民党军队由秦皇岛登陆向东北进发,抢占了重要交通线和重点城市。我军根据形势变化情况,决定把工作中心转向距离国民党占据的大中城市较远的城镇和乡村,以师(旅)为单位开始有重点地分散到东北各地,发动群众,清剿残余伪军和土匪,建立根据地。11月中下旬,兴城党政军有序撤离兴城,11月21日,国民党军占领兴城。

在高全宽带领部队按照计划撤离兴城县过程中,发生了部队哗变。原来,高全宽所在连队在成立之时即是以收编过来的伪军为主体。10月份,连队里从解放区过来的绝大部分骨干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3纵31团,编余后剩下唯一的老同志就是高全宽,他任副连长。在听到国民党部队很快打过来的消息后,连长常麻子和手下密谋反水叛变,被他发现。高全宽十分着急,在这种情形下,他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怎样把部队带出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和劝说,常麻子等人依然决意投敌,双方剑拔弩张,高全宽只有一人,处境十分危险,双方最终打了起来,高全宽打倒了六、七人,成功地跑了出来。当晚,高全宽找到了已经撤到朝阳的兴城县党政机关,并向当时的县支队长王振发说明了情况。

根据上级安排,高全宽被编入锦兴绥联合支队。支队从朝阳县开赴锦西、兴城、绥中三县山区,先后击败了白马石、新台门、旧门的国民党保安队。尤其让高全宽欣慰的是,在旧门的战斗中,高全宽率队击溃了常麻子所在的保安队,并击毙了常麻子,叛徒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1946年1月,兴城县民主政府由朝阳迁回兴城西部山区,开辟革命根据地。辽西兴城县支队再次组建,高全宽出任一连连长。在出关后不到半年时间里,高全宽已经从排长,经副连长,升为连长,也可以看出组织上对他的高度信任。

此时,虽然国民党军队和一些地方武装时常来根据地骚扰,但根据地最大的隐患来自于当地土匪。1946年3月,王振发、高全宽等人率领兴城县支队,配合时任辽西专员公署秘书主任(锦兴绥联合支队秘书长)信修率领的辽西独立团,主动出击,在新台门附近将威胁最大的土匪孙景峰部击溃,打死了20多名土匪,俘虏了30多名土匪。枪决了其中8名罪大恶极者,其余的则经教育后释放。经过这次战斗,孙景峰内部出现瓦解,一些人主动脱离,加之土匪从老百姓那里获得供给更加困难,孙景峰不得不带着余部逃走。高全宽他们接着清剿了其他几股规模稍小的土匪,兴城西部根据地从此巩固起来。

高全宽次子高德海回忆说:“据父亲讲,有一次剿匪碰到了一个十分强悍的女匪首,使双枪,枪法特别准,以残垣断壁为掩护,打倒我们许多人,父亲背着大片刀,悄悄地摸到了她的后边,一打枪才发现没了子弹。父亲想,若是从右边冲上去劈她,容易被她左手打个回马枪;若是从左边冲上去劈她,容易被她右手打回马枪。于是父亲趁她左手举枪的瞬间从左边冲上去,手起刀落,将女匪首人头和半个膀子劈了下来……”

梨树沟门战斗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在兴城梨树沟门一带敌我进行过多次战斗和战役。这里记述的梨树沟门战斗是兴城支队打的,后边8纵24师也在梨树沟门一带打了一个较大的战役,那时高全宽他们已经被编入24师,他也同样参加了24师的梨树沟门战役,那是1947年9月的事儿了,这次梨树沟门战斗发生在1946年12月。

兴城西部这块根据地战略位置比较重要。经过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之后,国民党部队逐步感受到威胁,并开始频繁地对根据地进行扫荡。1946年12月2日,国民党部队暂编第72师的一个团,在地方武装还乡团的配合下,从绥中县城出发,向兴城县民主政府驻地梨树沟门进发。县支队及时侦察到了敌人的行动,由于敌强我弱,县支队一方面派部队协助动员群众转移,一方面派人通知辽西支队31团前来支援。5日,敌军进到梨树沟门。6日早晨,辽西支队31团赶到康家沟。在了解了敌人情况后,辽西支队和兴城支队决定对侵入梨树沟门的敌人实施全面包围,从东面、北面和西面猛攻,留下南面佯作小规模攻击,同时派部队埋伏在石棚沟、杨树屯至凉水泉子一带,以逸待劳,待敌南逃后全歼之。战斗从当晚11点打响,我军从三面发起了猛攻。在炮火的支援下,高全宽所在部队很快就摧毁了敌人前哨,攻占了梨树沟门北面的双顶山和东面高地。敌人果然集中火力抢占南山,从这里打开缺口向南逃跑,不久即进入我军伏击圈中。在三面有伏兵、后有追兵的情势下,敌军伤亡惨重,除部分逃脱之外,其余全部缴械投降。战斗到7日凌晨就以我军胜利结束,此次战斗共击毙敌人248名,俘虏300多名,缴获了大量武器。

加入东野8纵24师

1947年年中,夏季攻势结束后,为适应战略反攻的需要,我军休整后编组了新的部队,东北民主联军8纵即于1947年8月1日成立。兴城县支队一部被编入8纵24师,高全宽于是成为8纵24师三团(72团)二营四连连长。

1947年下半年,随着我辽西根据地的扩大和土地改革的深入,人民群众参军参战,踊跃支前,敌我兵力数量上已大致相当,东北民主联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则逐渐收缩于中长路、北宁路的狭长地带,采取依托重点城市、向外扩张的机动防御策略。为应对战略形势的变化,我军从当年的9月初到11月中,开展了秋季攻势。

1947年9月上旬,新任东北“剿总”司令陈诚提出“确保北宁路,打通锦承线”的计划,决定集中兵力,对热东地区和辽西地区根据地进行合围。敌93军暂编22师、暂编50师的两个团向我侵犯。8纵司令黄永胜把战斗任务交给24师师长丁盛,同时将22师66团归属丁盛指挥。9月14日,丁盛率24师主力进入梨树沟门预定区域准备迎战时,师部突然遭遇敌军并发生激烈战斗。高全宽所在部队立即回援,在包围与反包围的错综复杂战况下,各部队迅速抢占各个制高点。高全宽他们原本就是当地部队,所以对地形十分熟悉,他们采用迂回包抄方式,很快率队攻占了梨树沟门的南山制高点,并接连攻克了东南面的五个山头,其余部队也分别占领了东面和北面高地。各支部队对梨树沟门之敌形成了三面围攻之势,将敌人压缩在梨树沟门一个狭窄地带,并利用有利地形猛烈攻击敌军。敌人狼狈西逃,被我军追至大屯、青石岭一带歼灭。经9个小时激战,将敌暂编50师两个团大部歼灭。战斗于14日下午5时结束,我军共俘虏敌人628人,毙敌400余人。

战斗结束不久,队伍还没来得及休整,24师就在8纵司令部指挥下急速北上。战斗任务是在杨家仗子阻断敌人退路,配合友军前后夹击敌暂编23师。这次战役结果是:敌暂编22师2600多人被我全歼,俘虏敌少将副师长和少将参谋长。

19日,国民党东北“剿总”再从锦州调集49军79师和105师2个师,进攻杨家杖子。8纵迅速实现了对敌人的合围。丁盛所部于22日13时投入战斗,高全宽所在营被要求攻占杨家杖子南面的制高点莲花山。在炮兵的支援下,高全宽所在部队不怕伤亡,不怕疲劳,勇往直前,连续攻击。但由于敌人的火力过于猛烈,我军两次冲击未果,伤亡较大。我军再次采用迂回战术,高全宽所在部队侧面迂回包抄敌人背后,敌军难抵两面夹击,迅速崩溃,我军顺利占领了莲花山。同时,24师其余队伍也先后占领了毛家屯和东山上的4个主要外围阵地。24师随即协同友邻部队,实行总攻,将敌军大部歼灭。

后来,高全宽又随部队参加了九关台门战斗,并参加了北宁路三次破袭战。在残酷而艰苦的战斗中,经过战火的洗礼,高全宽的战术指挥能力有了较大进步,1947年年底,他被提升为副营长,这离他被提拔为连长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在整理和研究高全宽这一段战斗经历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为高全宽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英勇和顽强所折服,另一方面,我们也为他对人民群众的所表现出的深情厚意所感动。据次子高德海回忆,在东北行军打仗途中,高全宽曾在路边捡到一个十岁左右因冻饿而奄奄一息的小女孩,他用大棉袄背着走了三天三夜,一直送到野战医院,救活了这个孩子。解放后,两人竟然在国防科工委系统会议上相遇,那时,小女孩已经成为一名医生并做了妈妈,看到高全宽,她激动地哭了起来。我认为,我们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的最大优势就是军队与人民融为一体。在那个年代,人民在我们军队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为人民服务真正深入到了全体干部战士心中,并转化成为他们的具体行动,这是我们军队无往不胜的重要法宝。而我们党和军队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落实正是通过成千上万个高全宽这样的同志的具体行动实现的。

辽沈战役负重伤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了。根据东野首长电令,8纵3个师及9纵2个师、3纵1个师,总计6个师兵力,由8纵统一指挥,攻歼葛文碑、大薛屯之敌。9月25日,我军各部均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对葛文碑、大薛屯之敌形成包围。高全宽所在8纵第24师以及第22师不顾敌机轮番轰炸扫射,在炮火支援下,迅速向葛文碑发起进攻,一举歼敌6个连。同时,友军也歼灭了大薛屯之敌。至此我军完全扫清了锦州北面敌人外围阵地。

高全宽所在团的任务是参加攻占北大营,这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北大营位于锦州东北角,从北大营一带的山顶上可瞰视锦州市内大部分地区,是敌主要防御方向,也是城防重要前沿支撑点。该地守敌为暂54师所属部队,他们在该高地上构建了坚固防御工事。10月11日凌晨,我军发起了攻击,炮兵按预定计划实施炮火准备,北大营东北角许多地堡被摧毁,围墙被轰开,突击队战士勇猛突入缺口,不顾敌人火力层层封锁,直插敌人核心阵地。高全宽所在营作为第二梯队随机跟进,一股劲地向敌人冲杀。由于前期我军炮火攻击并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敌人一些火力点还没有拔除,因此不得不派爆破组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实施爆破,通过爆破在敌人设置的障碍区中开辟出前进通道。在攻击前进的过程中,高全宽所在营伤亡很大,下属几个连长相继牺牲,许多战友牺牲了。而敌人则乘我立足未稳且伤亡较大之机,不断对我实施反冲锋,企图夺回丢失的阵地。高全宽作为副营长和全营官兵坚持战斗,毫不退缩,猛打猛冲,多次将敌人击退。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战,我军歼灭了北大营守敌,全部占领北大营。

在这次战斗中,高全宽负了重伤,炮弹碎片贯穿了一只眼睛。据说,当时他是被当作牺牲了的同志抬下去的,抬到半路碰到过去在卫生队的老熟人,这位熟人说:“这不是高连长吗?”,摸了摸他的鼻息说:“还没死,赶紧抢救!”高全宽因此捡回一条命。

在攻锦战斗中,发生在北大营一带的战斗十分激烈。为纪念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锦州人民在北大营附近的东大梁山脚下,修了一座“锦州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

重回兴城支队

负伤后的高全宽被送往第十八军分区卫生队住院休养。由于当时战斗形势紧张,8纵伤员也很多,卫生队没有固定地点,经常转移。1948年11月,高全宽稍愈之后,回到了他参与创建的兴城支队,继续任副支队长。

1948年12月,兴城支队被整编到170师509团,高全宽升任营长。党和军队的信任和培养,特别是多年的战争历练成就了他,使得他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就从排长升为了营长。1949年9月经组织安排,高全宽被调到长春航校任中队长。1950年7月,高全宽所在的170师大部调归军委空军,高全宽从此成为空军的一员。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军涛)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