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支援抗战:有多少白求恩战斗在中国

2015年08月27日09:12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毛泽东与印度援华医疗队成员巴苏华(左一)、柯棣华(左二)、 木克华(左四)、爱德华(右二)、卓克华(右一)等人合影。

  在重庆江津区城外长江边上,一棵黄葛树掩映着一座“中苏友谊亭”,亭顶用银灰色金属构成,牌匾下有小楷题字:“1939年夏,日寇飞机轰炸重庆,英勇的苏联空军与之激战,击毁日寇飞机坠入笋溪河边,境内军民无不欢欣鼓舞,以飞机残骸建亭于此,以兹纪念。”类似的纪念亭、纪念碑、旧址等在武汉、贵阳等地都有,它们共同见证着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际援华历史,见证着国际友人在中国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们来中国,不仅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我们

  “你们和我们都是国际主义者;没有任何种族、肤色、语言、国界能把我们分开。”“反抗法西斯是我们共同的任务,我们来中国,不仅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我们。”这是白求恩来到中国后,向人们多次袒露的心声。

  抗战开始后,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向广大国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发出呼吁,加强反帝和援华的宣传,并以抵制日货、反对贸易等手段制裁日本。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国共产党和工会,也积极号召和推动本国的反日援华活动。

  1938年,由爱德、卓克、柯棣、巴苏和木克等5人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冲破国民党的阻挠到达延安。为了表示援助中国抗战的决心,他们每人都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华”字。他们之中最著名的柯棣华病逝于抗日根据地后,毛泽东以“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的挽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他的哀悼之情,朱德赞誉他“国际主义医士之光辉,照耀着中印两大民族”。

  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和爱泼斯坦,英国记者乔治·何克等,奔波于中国抗日前线,以笔为枪,如实报道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斗争,抨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侵华暴行,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德国记者作家汉斯·希伯赴陕北边区、苏北和山东敌后访问,不幸牺牲在战场上。正如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所言:“他是一个著名记者,却是以一个战士的身份在战场上牺牲的;他是一个欧洲人,却是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牺牲的。”

  一些国际志愿者还直接参加了中国的抗战。1938年至1940年,朝鲜义勇军和韩国光复军在武汉、重庆等地先后成立。在延安和华北等地的朝鲜志士也组织义勇军,与日寇浴血奋战。胡志明领导的印度支那共产党和越南人民,野坂参三(冈野进)领导的日本共产党与许多爱好和平的人民一起热情支持中国抗战。

  他们中有很多人成为共产党员,有的人在斗争中英勇牺牲。新中国开国将军中,就有外国人的身影,他是越南人洪水(武元博),是一位中越“两国将军”。

  艰难的岁月里,全世界不同肤色的志愿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支援中国抗战当作自己的职责,把中国抗战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与中国人民患难与共,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都奉献给了这片热土。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邱越、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