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阅兵预备队员自述:看见天安门却只能止步相望【2】

2015年09月06日09:51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不肯放弃“最后的努力”

  “即使预备,也要做‘黄金预备’。”季伟红告诉自己,只有训练好,才能在有需要的时候顶上去。

  身高1.75米的季伟红是方队中的“小个子”,这让她队列训练中遭遇了“麻烦”。

  为了行进时排面的整齐,每一列中队员间的胳膊要相互顶住,两人的衣扣线间距要保证65公分。

  由于身高、体型差异,胳膊撑开的角度不一。男队员夹紧臂肘相互顶住即可,而身材相对瘦小的女队员则需要将胳膊架开,才能达到65公分的要求。

  胳膊撑的越开,手肘力量越小,“要更加使劲才能保持身体的稳定”,这意味着季伟红需要在体力上付出更多。

  如果说季伟红靠的是“蛮力”,崔建民靠的则是“巧劲”。

  阅兵要求车辆方队速度为100米/36秒,前后误差不超过0.15秒,“这跟平时开车一脚油门下去不一样。”崔建民说,“需要将脚保持弓形,借大脚趾的力量,轻轻点油门来控制速度。”

  为了让训练时间多一些,崔建民会在睡觉时,把床沿想象成油门,将脚弯成弓形保持不动,大脚趾放在床沿上轻按,来练习力度与稳定性。“一开始只能坚持一两分钟,现在可以坚持10分钟脚不动了”。

  对于像于双龙这样的预备飞行员来说,则需要“一专多能”。

  正式队员由于位置固定,只需要掌握特定技术,而预备飞行员无法知晓将来自己要“备”在哪个位置上,这要求于双龙必须练熟编队所有飞机的位置、线路。

  “预备,不意味着和正式队员有差异。”三军仪仗队总教练韩捷说,“他们能在有需要的时候顶上去。”

  不上场也是成功

  “我有这个能力”,于双龙说。

  对于预备队员来说,他们必须具备在任何时刻、任何位置都顶得上去的能力。

  “但最好我别上”。因为于双龙知道,他的上场就意味着有特殊情况发生。

  崔建民是不愿意见到特殊情况发生的。因为他知道,这样的特殊情况“或许意味着我们方队任务会面临失败的威胁,也会给后续方队造成麻烦。”崔建民说他很纠结,受阅是他的梦想,却又不希望阅兵当天以“预备”的形式上场。

  对于个人来说,走过天安门是一种荣誉;对于整个受阅方队来说,没有临时替换预备队员上场的情况,才意味着任务的圆满完成。

  “如今已经不想回去了”,徒步方队预备队员孙英男说。

  孙英男知道,如果自己成为正式队员,就意味着另一名战友要下来,“他又要经历一次痛苦,万一性格内向,会比我更难过的”。

  现在,孙英男是享受预备队员身份的。

  每次合练时,他都会帮排面的每名战友整理服装、帽子、弹夹,“他们自己看不到,我在一旁能看到”,每当听到战友们那声“谢谢,男哥”的时候,孙英男心里是满足的。(陈曦、王玉山)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玉倩(实习生)、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