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开展“长征人走长征路”活动纪实
人民网>>军事>>正文

长征路上的红色回响【3】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开展“长征人走长征路”活动纪实

吴莹、汪玉成

2015年09月15日14:58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争做长征人,立起当代军医好样子

一路行进,一个18岁的红军战士形象深深烙在了大家的脑海里。

凤凰山南麓有座红军山,山上有座“红军坟”,坟前矗立着一尊红军女卫生员怀抱病弱孩子专注喂药的铜像,铜像前的香炉清香缭绕。1935年,广西籍战士龙思泉因替老百姓治病耽误行军而被敌人杀害,因当时不知其名,乡亲们便称他“小红”。几十年后,他的故事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演化成了“红军菩萨”,方圆几百里的百姓当中,流传着摸铜像可以消灾祛病的说法。

这个凄美的故事感染着每一名队员。“红军菩萨”是对一个个像龙思泉这样心里装着劳苦大众的红军战士最朴素、最崇高的褒奖,是老一代军医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而新时期的人民军医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拜谒红军战士龙思泉之余,大家不断地拷问着自己。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真菌病学专家、皮肤性病学专家廖万清长期致力于医学真菌病学的研究,在我国首次发现了9种新的病原真菌及新的疾病类型,对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治及军队真菌病的防治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即便是77岁高龄,他仍两次随团到革命老区。廖院士说到,“一个人没有理想、没有梦想就等于没有灵魂,希望我们年轻一代的人民军医像革命先烈走长征那样,为了理想追求不断、矢志不移,为了事业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把医学这项事业做得更好。”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时针拨回到以前——

高山海岛、边防一线,长征医院的医务志愿者团队常年为驻扎在这里的官兵及家属提供医疗保障,打通服务官兵“最后一公里”,被誉为官兵健康“守护神”;

西非大陆,埃博拉病毒肆虐之际,7名医护人员跟随医疗队奔赴利比里亚,60多天时间里,他们不畏恶劣环境和凶险疫情,胸怀大爱与死神争分夺秒地赛跑;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故现场,长征医院15个科室近百名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完成集结,快速搭建一条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当地政府领导称赞“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

“今天的人民军医,拿什么让人民爱戴拥护?靠什么让战士放心托付?就是要技术精湛、能打胜仗,就是要向长征路上的前辈们那样,勇于迎难而上,不断攻克难关。”普外科主任胡志前在日记里写道:“如今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得益于革命先辈所赐,但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躺倒在先人的成绩簿上坐享其成。作为新时代的人民军医,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放心间,倾情倾心为老百姓解决病患之痛!”

游刃于颅脑“禁区”,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的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侯立军,3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22篇学术论文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多个手术开国内先河。这次走进革命老区,他受延安市人民医院邀请,为医护人员讲课,原定9点多结束的授课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多。他告诉记者:“这次走进老区,深感作为一名军队医务工作者,必须带领团队刻苦攻关,把更多、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带给基层官兵的同时也造福社会。”

“深入革命老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就是要不断强化新时期人民军医忠诚使命的担当意识,自觉践行好人民军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医院院长郑兴东告诉记者,为提升老区医疗技术水平,该院与遵义市人民政府就开展医疗合作帮带达成了初步协议,将与龙岩市第二医院、遵义医学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及延安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帮扶关系,从医疗技术、人才培养、远程医疗指导等方面开展共建合作,进行长期帮扶,在老区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对于长征医院的“长征人”来说,“长征人走长征路”活动虽结束,但他们“牢记使命、为民服务”的征程却是一个新新起点。记者不仅感叹,红色军医长征行,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大爱为人民,立起军医好样子;红色军医长征行,带着一颗敬仰的心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红色军医长征行,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帮带老区,共同造福社会。在追寻红色足迹中前行,红色的血脉基因已在“长征人”身体里滚滚流淌,生生不息,他们用真挚行动矗立起一座爱民奉献的丰碑,用实际行动立起了新时代军医好样子。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玉倩(实习生)、黄子娟)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