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的启示
俄军改革中出现了“进”“退”反复,暴露出“新面貌”改革中的很多不足,客观评价俄军“新面貌”改革,必须以改革主要目标是否实现、作战能力是否提高为标准。2013年,普京总统对俄军进行了多次突击检查,检验“新面貌”改革的成效。
在一系列演习中,俄军战备水平、各军兵种协调行动能力和军心士气均呈现出崭新面貌。前不久,在克里米亚“脱乌入俄”过程中,俄罗斯向世界展示了一支反应迅速、精干强悍的军队。
总的来看,俄军“新面貌”改革虽存在许多硬伤和后遗症,但它却迅速使俄军实现了向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体制编制转变,提高了人员待遇和军心士气,彻底扭转了苏联解体后俄军长期以来的颓势,是一次成功的军事改革。
军事改革要借鉴他国先进经验,但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军情。俄军“新面貌”改革虽然在改革基本思路上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建军经验,但仍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将军区改造为联合战略司令部并保留其地区军事行政和防卫功能,各种职业化、社会化措施的选择,都没有照抄西方模式。
回过头来看,出现问题最多、不得不“返工”的举措,都是因为照搬西方做法,脱离俄国国情军情所致。而且还要看到,俄罗斯经济迅速复苏,使得国家能够加大对军队的投入,对于促进军队稳定和实现改革目标至关重要。俄军能否最终实现其现代化计划,最终要依赖于俄罗斯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军事改革要尽可能地充分论证、科学设计,但改革中错误难以避免,积极完善纠错机制更为重要。“新面貌”改革进程中的一些激进举措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消极影响。对于这一缺点,俄前总参谋长马卡罗夫曾毫不讳言地指出:“俄格冲突暴露出俄军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并没有为我们留下进行试验的时间,需要尽快带领军队走出危机。
因此我们不得不在没有足够科学理论论证的情况下进行彻底改革。”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保证改革少走弯路,就必须尽可能做好军事理论准备,然后在理论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大规模的改革,总会暴露出一些从未遇到和思考的问题,很难一下子达到理想状态。在改革中,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逐渐累积改革经验,不断完善改革思路,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军事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军队不同群体和部门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仍然有着不同的具体利益。这样,在改革中,不同群体和部门会有意无意地提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改革方案,从而使利益的天平向自身倾斜。
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必须为实现改革目标敢于触动少数人的既得利益。改革的最终决策者要敢于担当,不怕得罪人,要以十分坚定的意志推进改革,勇于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另一方面,也不能忌讳言“利”。要认真考虑改革所带来的利益关系变化,积极探寻解决利益矛盾的原则和对策,使大多数人能够在努力减小改革中受益的阻力。俄军在裁撤军官岗位、推进职业化中的妥协,充分说明灵活运用利益补偿手段,可以减少改革阻力,最终有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来源:国防参考 作者:邓宏怀)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