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国防科技大学刘忠教授
人民网>>军事>>正文

国防科大刘忠:为指挥控制打造强大"外脑"

2015年12月28日16:42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2015年12月,经过5年艰苦攻关的某重要指挥控制系统顺利完成研制,正式装备部队,为进一步提升联合作战指挥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众所周知,指挥所被誉为“战神之颅”。指挥控制系统,如同它的“外脑”。喜看“战颅”添奇智,一位科技工作者映入人们眼帘。他就是我国指挥控制领域知名专家,为我军信息系统建设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总工程师刘忠教授。

矢志打赢,强军先强“中军帐”

在刘忠珍藏的相册里,一张照片甚是显眼:一位老军人手抚着一套军事装备笑开了花。“这是早年父亲亲手研制的火箭炮模拟系统,他也是一位军校教员,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是全军优秀教师。”看着照片,刘忠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军旗如山筑心田。在父亲的影响下,刘忠立志在国防科技领域做贡献。1986年,成绩优异的他考上了当时实力雄厚的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大学四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阅读了大量军事书籍,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1990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昔日同学们有的下海、有的出国,而刘忠却义无反顾地来到长沙炮兵学院,成为了一名普通教员。

“要像父亲那样,为国防科技做贡献!”戎装加身的他心中热血澎湃、摩拳擦掌。上世纪90年代,我军炮兵还缺乏信息化手段,作战计算还局限在炮兵计算尺、计算器,而同期美军炮兵则早已拥有了先进的指挥信息系统。

面对差距,刘忠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地攻关,研制出一套先进的观炮综合模拟系统,受到了部队广泛欢迎。

一位哲人曾说:人,没饭吃能活10天;没水喝能活5天;没氧气能活3分钟;没脑电波即刻死亡——结论是,越是无形的事物,往往越重要。

1991年的海湾战争让刘忠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论断。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的伊拉克击败。令刘忠印象深刻的并非是美军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是其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于一体的C3I系统。而当时,我军相关领域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差距显而易见。

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当许多人在为外军眼花缭乱的先进武器津津乐道时,刘忠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实质:信息化战争,拼的不仅是“肌肉”,更是“外脑”。他在日记本上默默写下:“强军先强‘中军帐’!我要将智慧和力量贡献在战斗力生成的最薄弱也是最核心的环节!”

此后,他毅然将研究方向转向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先后攻读了计算机系统软件专业硕士学位、指挥信息系统方向博士学位,拉开了新方向科学研究的序幕,并受命担任“联合作战指挥控制先期概念演示系统”课题组组长。

2006年,刘忠在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访问一年后满载而归,接到了建设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的任务,这是我国唯一从事指挥控制研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只有建起大规模试验环境,我军才能实现指挥控制系统的全谱系实验。当时,这在国内尚属空白,成败得失前景几何?

对此,刘忠长期夜不能寐:军队指挥控制领域涉及多军兵种、多层级、多装备,建设难度巨大,国防科大人能否做指挥控制领域研究的龙头,负起这个大责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趋避之?深思熟虑后,刘忠欣然领命!

夙兴夜寐,以室为家。3年过去,刘忠带领实验室胜利完成了预定目标,顺利通过了总部验收考核,成为指控系统领域的“排头兵”和“国家队”!

他和团队秉承钱学森的系统工程思想,将深厚的理工科理论创新应用到指挥控制领域,探索出指挥编组、作战模式、流程设计、规划计划等军事问题背后的数理机制,创新性地提出了指挥控制组织体系模型,应用于我军多个指挥控制系统,为指挥控制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一次赴上海出差,一位上市IT技术公司老总登门拜访,力邀刘忠到其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并开出了等同于他50倍部队薪资的待遇。刘忠婉拒了他,继续投入了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中。

事后,当旁人问及此事,刘忠总是淡然地说:“财富有价,强军无价。”

书剑同源,不破楼兰终不还

书剑同源,文武同宗。乍相识时,刘忠留给人往往是“绅士”“儒雅”之类的印象。然而作为学者的他,身上却有着湖南汉子“霸得蛮”的性格基因,更有军人世家“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血性遗传。

1996年,刘忠还在攻读硕士。一次周末外出乘坐公交车,一阵凄厉呼救声传来,一名小偷抢钱跳车逃逸。刘忠不假思索,一个箭步赶上小偷,将其制服并死死按在地上,而后悄然离去。后来,刘忠因此荣立三等功。自此,他便有了“侠客书生”的美名。

然而,更多时候,作为军人科技工作者,刘忠的豪情和拼劲,显得更内敛、更坚韧。

读博期间,当导师沙基昌教授拿出自己手稿并介绍数理战术学的原理时,刘忠被数理战术学的博大精深所震服,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

“为部队助智,自己必先强智!”他豁了出去,一页页研读,一个个公式推导。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终于完全吃透了所有资料,形成了17本数理战术学相关研究笔记和十几万行源代码,最后创造性完成了高难度的理论创新和应用价值极高的博士论文,赢得了包括汪浩、张最良等多位著名军事运筹学专家的高度赞誉。沙老师欣慰不已:“你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这么多成果,不容易啊!我军指挥控制领域有了生力军!”

自古以来,任何革新,皆需强大的勇气和自信。而破除惯性思维和传统理念,更是难能可贵。

1998年始,军委赋予国防科技大学开办全军高级领导干部高科技培训班,每年都有近百位的高级领导来校接受培训。当时仅30出头、刚博士毕业任教的刘忠负责讲授作战模拟实验教学。面对从军数十年、有丰富指挥经验的将军学员,自己一个毛头小伙子教员岂不“压力山大”?

面对挑战,刘忠的犟劲又上来了:“院校教员如不走在部队前列,还教什么书、搞什么科研?何况正好借此良机将先进的信息化指挥控制理念带给部队,为全军指挥控制系统建设创造理念认同基础!”

接下来,五加二,白加黑。为了备课,他走访很多部队,翻阅了数十万字资料,经过不下二十次试讲,体重暴瘦十多斤,终于打磨出了高端大气、新颖详实的课程。站在闪烁将星之前,刘忠不仅带来了生动精彩的授课,将信息化理念传播给大家,而且在这些军事专家的轮番问题“轰炸”中给出了圆满的解答,为科大人树起了良好的形象。

知易行难。理念认同了,能否将其物化?实践中,质疑声不绝于耳。

2001年,刘忠承担了某部电子对抗方案模拟评估系统研制任务。当时,部队刚列装新型电子对抗装备,该系列装备指控模式、综合运用、作战方案评估指标等方面几乎是空白,需通过作战模拟实验来积累数据。

然而,看似经费不多的该项目,实际困难和工作量远超预料。尤其在与部队领导沟通时遇到了不少分歧,时常争得面红耳赤。一天下午,刘忠和该部队领导就某问题一直争论到凌晨2点多钟,最为激烈时还差点拍了桌子。是夜几乎彻夜未眠。

第三天晚上,刘忠和部队领导一见面,就拿出了一个将双方意见进行综合全面考虑的最优系统方案,很快获得了大家一致认可。该领导惊讶而敬佩地问:“这么大工作量,起码两天没睡觉吧?”刘忠笑而不语。

眼看智慧结晶即将转化为战斗力,深夜里虽然寒风凛冽,刘忠心中却激情澎湃不已:“喝碗馄饨热乎热乎!明天继续干!”

一次,部队一位领导与刘忠商谈某重大项目时,对学校的作战需求把握能力有些放心不下。眼看着这位领导下不了决心,一向性格内敛的他急在心头,不禁激动的大声说道:“把项目放心交给我们吧,我争这个任务不为别的,就想为中国军人争口气!”

该领导被刘忠深深感染,最终确定由国防科大担任该项目总体单位。经过艰苦攻坚,刘忠带领团队高质高效完成任务,赢得部队高度赞誉。

就这样,刘忠用敢为人先的热血豪情,立起了国防科大人的金字招牌,强力推动着部队指挥控制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2001年,在多次赴部队调研后,他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基于人类组织的信息栅格建模”这一崭新指控建模方法。刘忠相关成果被国际知名专家评价为“分布式桌面栅格的四大典范之一”;

——他所带领的“指挥控制组织设计与优化”团队于2013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成为军队院校指挥控制研究领域唯一一支入选该计划的“国家队”;

——为更好地建强一支服务部队指挥控制领域的强力军,他创建“作战计划系统技术”博士点研究方向,并亲自担任导师,先后指导了4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

——他们团队的研究论文在国际指控研究舞台发出强音,在Google scholar引用超过1000次,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这在军事问题为主的国内研究团队中较为罕见。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邱越、黄子娟)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