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战颅外脑”装备部队 助力我军一招制敌

——记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总工程师刘忠教授

2015年12月30日15:55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邱越)2015年12月,经过5年艰苦攻关的某重要指挥控制系统,顺利完成研制,正式装备部队,为进一步提升联合作战能力提供了有利支撑。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总工程师刘忠教授对该系统顺利研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指挥所被誉为“战神之颅”,指挥控制系统则如同这“战颅”的“外脑”,为战颅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十数载,刘忠一心扎根指挥控制系统的研究,夙兴夜寐,以室为家,即使面对地方企业开出50倍于部队工资的薪酬待遇挖角,他也不曾动摇。对刘忠而言,财富有价,强军无价。

打造我军指控系统研究“国家队”

刘忠自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父亲是全军优秀教师,在父亲的影响下,献身国防事业的理想悄悄在刘忠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1990年,刘忠以优异的成绩从当时实力雄厚的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便义无反顾地来到长沙炮兵学院,成为一名普通教员。而当时,我军炮兵还缺乏信息化手段,作战计算还停留在炮兵计算尺、计算器,同期美军炮兵却早已拥有了先进的指挥信息系统。1991年的海湾战争让刘忠非常具体地感受到了这种差距带来的震撼。

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伊拉克。令刘忠印象深刻的并非美军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是其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于一体的指挥控制系统。“这对我的震动非常大,没想到仗还可以这么打。”刘忠如是说。

他意识到,信息化战争拼的不仅是武器装备,更是指挥控制,是“大脑”。于是,刘忠毅然将研究方向转向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并先后在国防科技大学攻读了计算机系统软件专业硕士学位和指挥信息系统方向博士学位,并受命担任学院“联合作战指挥控制先期概念演示系统”课题组组长。

2006年,刘忠在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访问一年归来后,便接到建设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的任务,这是我国唯一从事指挥控制研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军队指挥控制领域涉及多军兵种、多层级、多装备,建设难度大。3年后,刘忠带领实验室胜利完成了预定目标,实验室通过了验收考核,成为了指挥控制系统研究领域的“排头兵”、“国家队”。

高科技“外脑”助力一招制敌

刘忠指出,指挥控制系统是军队指挥的灵魂和“外脑”,是整个作战体系的粘合剂和倍增器。现代战争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指挥控制系统。

过去,作战指挥体系条块分割、层级化复杂等问题较为严重,指挥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一些部队拟制作战计划时,会采用写稿子、推本子的方式。由于需要考虑海量作战要素,整个计划拟制动辄一个月以上,即便如此,各种问题也屡有出现。

有一次演习,红军各指挥所分头制定了精密的作战计划,而实战中蓝军突然不按常理出牌,红军大乱。在战情已经变化的情况下,有的红军分队竟仍按照既定的计划,向没有蓝军的阵地发起进攻。

“按这种方式走下去,作战计划的可行性会越来越差,应变能力也会越来越差。”刘忠指出。

他知道,不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仅凭人脑的经验化决策,无法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刘忠和他的团队经过大量调研和刻苦攻关,终于开发出数字化作战指挥系统,将人工原本需几天甚至一个月才能制定的作战计划的生成速度提高了数倍,使指挥员能够很快地拿出作战方案,同时还能避免一些想当然的问题计划。

在一次作战筹划中,某部计划运用直升机展开攻击,攻击方向、兵力运用、火力运用、要素协同几乎无懈可击,但该计划仍然被系统否决。原来,直升机完成任务后的返航路线与蓝军某防空阵地的射程覆盖区域擦边,极易被“敌”击毁。该系统的“敏感”让经验丰富的指挥员不禁连声叫绝。

某指挥员感慨地说:“有了高科技‘外脑’,指挥员才能更好地科学决策,仗才能打的事半功倍。”

“更快更精确是指挥控制系统带来的巨大变化,如此才使一招制敌成为可能。”刘忠说。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邱越、闫嘉琪)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