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真刀真槍,交流掏心掏肺
黨內批評要發揚“活潑的爽快的精神”。“爽快”正是八連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風格。
有人說,批評難,難在批主官。八連最常見的就是批評主官。
張碩,國防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剛到八連任指導員時,恰逢連隊榮譽室改建,他把主要精力用於整理連隊歷史,對經常性思想工作有所忽視。
在每月一次的民主生活會,戰士黨員李雲龍首先“發難”:張碩同志,你敢不敢保証能叫出每一個新兵的名字?你敢不敢說你跟每一名官兵都談過一次心?
“新兵剛下連,思想不穩定,再忙也要擠出時間找他們聊聊天……”
“干部要給戰士蓋被子,這是我軍的優良傳統,你給新兵蓋過被子嗎?”
一串“連珠炮”如夏日驚雷,在張碩耳邊炸響,令他汗如雨下、渾身發熱。
從當晚起,張碩走進各班,一個一個找戰士談心﹔半夜查哨時給新兵蓋被子﹔業余時間,和戰士們一起甩老K、打籃球。不到半個月,他就掌握了全連所有戰士的基本情況,點名不再用花名冊。年底,被評為知兵愛兵好干部。
八連黨支部視批評為“淨化器”“加油站”,黨員有問題群眾敢評、支委有問題黨員敢點、書記有問題支委敢批。問題什麼時候暴露,批評就什麼時候展開。更為難得的是,這種批評從來不含糊其辭,不繞彎子。
2013年秋,八連因承辦后勤建設現場會,影響了戰術訓練質量。
民主生活會上,黨員的批評直擊要害:“連長同志,你把太多精力放到爭彩頭上,影響了訓練質量。”“你以‘領導滿意’為工作標准,是不是政績觀出問題了……”
當時,軍區一位主要領導在八連蹲點,還旁聽了這次民主生活會。
梁凱是高學歷干部,當連長時間不長,哪受得了這樣的批評,眼淚刷刷地流個不停:“我要改,我要把耽誤了的訓練時間補回來。”
記者採訪時,梁凱主動提起此事:“八連的黨內批評就像一把‘手術刀’,雖然讓你痛徹心扉,但它能剔除病灶,讓你獲得健康!”
有段時間,排長王坤精神狀態不佳,黨員們一口氣給他提了13條意見:“說話打官腔,集體活動總想溜邊……”
一條意見一身汗。會后,王坤一條一條改,重新贏得了大家的信任。
如此直接爽快、直擊要害的批評,為啥沒有傷和氣?連隊干部總結了三條經驗:一是實事求是,不無限上綱,不扣帽子﹔二是出以公心,與人為善,以理服人﹔三是會上交鋒,會下交心,批過頭的要及時糾正。
重事實、講科學,掏心窩、動感情的批評理念,使八連的民主生活會充滿活力,批評者雖然言詞犀利,但心存善意,出發點是“為你好”,所以不會傷害人﹔被批評者雖然常常紅臉出汗,但心裡服氣,心存感激。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