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聚焦戰列艦:日本大和號沉沒終結大艦巨炮時代[圖]【2】

2014年07月30日16:49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聚焦戰列艦:日本大和號沉沒終結大艦巨炮時代[圖]

聚焦戰列艦:日本大和號沉沒終結大艦巨炮時代[圖]

甲午戰爭前的“鎮遠”號

  戰列艦名稱源自隊形

  為了有效實現擊沉敵艦這一戰術目標,從17世紀開始,世界上的主要海軍國家開始有意識地建造風帆戰列艦。這種戰艦以大型木質帆船為基礎,主要武器為火炮,安裝於低層甲板,與龍骨成直角,通過舷側炮眼向外開火。

  19世紀初,典型的風帆戰列艦配備有兩層或三層火炮甲板,裝有50門以上甚至上百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其中,最常見的是裝有74門火炮的船型,排水量達1630噸,船員700名,可進行越洋海戰。而這種軍艦之所以被叫做“戰列艦”,是因為軍艦在作戰時,必須始終排成縱列,在通過敵艦附近時側舷齊射。而採用這種戰術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艦船上配備的火炮性能較差,又缺乏有效的火力控制系統,射擊效果受海流、風向等自然因素制約較大。再加上當時普遍使用的黑火藥會在射擊后產生大量硝煙,干擾艦隊的通信指揮。隻有成戰列縱隊前進時,才能用火炮的數量彌補精度的不足,達成作戰目標。

  到19世紀中葉,隨著造船技術的革命,以鋼鐵為船身、以蒸汽機為動力、以大口徑線膛炮為主要武器的新型戰艦開始在世界各國的海軍中大量服役。這些新型的主戰艦艇往往被叫做鐵甲艦。1873年,第一艘不用風帆的蒸汽鐵甲艦“蹂躪”號在英國誕生。今年是甲午戰爭120周年。當時清朝北洋艦隊的“定遠”號及其姊妹艦“鎮遠”號,竣工於1884年,是那時較為先進鐵甲艦的典型代表。鐵甲艦是現代戰列艦的前身,但仍保有很多舊時代的印記。比如,航速較慢、主炮口徑大但射速低、安裝大量較小口徑的側舷炮,部分鐵甲艦甚至還保留有用於海上格斗戰的沖角。直到中日甲午戰爭中黃海海戰后,歐美主要海軍國家才從中日雙方的海戰數據中理出了未來主戰艦艇的發展思路。到了日俄戰爭中的日本海大海戰,以“大艦巨炮”為主要特征的戰列艦艦隊決戰的海軍作戰方式才最后定型。

  一戰期間達到頂峰

  現代戰列艦之所以能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成為世界各主要海軍強國鐘情的兵器,是因為它同時具備火力、機動、防護三大能力,能夠在殘酷的海戰環境中有效實現“消滅敵人、保全自己”的目標。

  作為一種武器系統,戰列艦的核心戰斗力來自艦上裝備的火炮。早期戰列艦一般在艦首和艦尾裝備大口徑主炮,船舷兩側配備中小口徑副炮或速射炮。這樣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火力密度,同時兼顧對遠中近程目標的射擊。

  一般來說,火炮口徑越大,射程就越遠,殺傷力也越大。一戰期間,裝有8門343毫米主炮、16門102毫米副炮的英國3萬噸的戰列艦“雄獅”號,曾創造了單艦在不到1小時內擊沉德國3艘輕巡洋艦與1艘驅逐艦的經典戰例。

  事實上,與很多人觀念中的海戰場景不同,如果軍艦的關鍵部位被敵方火力直接命中,軍艦可能在幾秒鐘內就徹底沉沒,艦上人員根本沒有逃生的機會。因此,為了防御敵方大口徑火炮的襲擊,戰列艦一般都配有厚實的防護裝甲和水密艙等防御設施。一般而言,戰列艦裝甲厚度大體與主炮口徑相當,主裝甲在兩舷側水線附近。

  火炮口徑越大,裝甲越厚,也就意味著戰列艦的戰斗全重越高,所需的艦員也就越多。這就需要戰列艦配備馬力強勁的動力系統,否則戰艦的航速就無法保証,戰場機動性就無從談起了。從20世紀初開始,世界上的主要海軍強國,陸續開始用燃油內燃機取代燃煤蒸汽機作為戰列艦的動力來源。一戰前的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在任期間力主將英國皇家海軍主力戰艦使用的蒸汽機全部換成內燃機。這一改變令英國艦隊在一戰中比使用燃煤鍋爐蒸汽機的德國艦隊更具靈活性,同時簡化了后勤保障環節,大大提高了英國海軍的出動頻率。一戰結束后,內燃機成為了各國海軍戰列艦的標配。由於動力系統的不斷進步與提高,戰列艦的航速從初期10多節到20節左右,提高到30多節。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