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投手”是怎樣練成的?
“誰把手榴彈扔進籮筐,誰就吃肉,否則就去喝西北風!”
僧多肉少,《亮劍》中李雲龍讓官兵“比武爭肉”的場景,相信看過此劇的人都還歷歷在目。
那天,成都軍區某山步旅手榴彈投擲考核,也“臨摹”了這樣的鏡頭:誰能把手榴彈投進地堡射擊口,誰就能戴“大紅花”﹔隻擊中地堡表面,還得一邊接著去練!
其實,該旅此舉並不是為了激發官兵訓練熱情,而是他們的手榴彈投擲有了“升級版標准”:擊中地堡表面只是合格,投進地堡射擊口才算優秀。
該旅主要肩負山地作戰任務,手榴彈在“攻山頭、插紅旗”中一直作用突出。但依據傳統的手榴彈投擲標准,“概略瞄准”既不能一招制敵,又可能貽誤戰機,已不適應現代戰爭“精確打擊”、“發現即摧毀”的要求。
傳統課目也要“與戰俱進”!
為此,他們緊盯未來戰場,結合訓演實踐,主動提高手榴彈投擲要求:既要投得遠,更要投得准﹔不僅要“上堡”,更要直擊“堡心”“釜底抽薪”。
該旅重新修訂《手榴彈投擲規則》,從舉杠鈴練臂力、站軍姿練定力開始,按照“先投大筐后投小洞、先近距投后遠距投”循序漸進的方式,組織官兵持續投、反復練。
別說,時間一長,手榴彈就像裝上“導航器”,很是聽使喚。不少官兵因此練就一手“彈彈進洞”的絕活。
前不久,該旅組織山地實兵對抗演練,“敵”地堡“火力四射”,久攻不下。一位戰士受命潛伏靠近,進入“射程”后,掏出手榴彈就扔。“一彈進洞”!“敵”地堡頓時“開花”。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