錙銖必較的“紅管家”
中隊司務長丁賀華,中隊官兵說他廚藝好的有,說他責任心強的有,說他“賊精”的也有。盡管對他的評價眾說紛紜,但大家都公認一個事實,這個司務長太“較真”。
一次,中隊外出做宣傳欄,由於出錯多做了幾張,結賬時比預算超支了50塊錢。丁賀華找上門去,與店裡的工人爭論不休,最后還“逼”得店主將錢如數退了回來,惹得人家過了很長時間還嘮叨:“都是公家的事,你這當兵的何必這麼較真?”
中隊的菜都是由地方一位師傅負責供應,給中隊送來的菜,新不新鮮、夠不夠秤,丁賀華都嚴格查驗,他還經常到菜市場上轉轉了解市場行情。要是發現給中隊送的菜貴了幾毛錢,他回頭就要找送菜的師傅討價還價。有一次送菜的師傅家裡有事沒來送菜,他就和給養員趙文浩一起到菜場買菜,跟攤主因為幾毛錢還起價來。那位攤主說:“不能再少了,我這也就是保個本,你這個當兵的真會過日子啊,這塊兒八角也計較。” 給養員也說,買了吧,就這家菜最好。但丁賀華見攤主不肯壓價,笑了笑轉身佯裝要走。沒走出幾步,那攤主卻喊他們回來,說:“行,就按你給的價錢賣,就當我擁軍了。”返回的路上,丁賀華說:“能省一分是一分,要保証每一分錢都能用於改善官兵伙食。”給養員趙文浩聽了佩服不已,也終於理解了司務長的做法。
一次, 支隊后勤處長張華安到中隊巡查,發現給養逐日採購公示欄裡有一組數據不對:7.4斤西紅柿,單價1.5元,合計一欄顯示為10元。“隻要司務長外出買菜,通常零頭都會被他抹掉。”一旁陪著檢查的孔隊長趕忙解釋道。為此,在后來每月召開的司務長工作會議上,張處長都要提及此事:“過日子就得學學丁賀華,可千萬別小看了這幾毛錢的事,積少成多,時間長了它就是一筆大數目。”幾毛錢裡的大道理,丁賀華心裡有他自己一筆賬。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