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隊哨位有了“身份証”
2014年年初,列兵張偉民剛擔負勤務不久,就通過反光鏡發現制止了一起往看守所投擲東西的情況,受到中隊的表揚。問起他這次成功處置的竅門,他卻出乎意料地說:“多虧中隊的哨位檔案,標明觀察死角和解決措施。”
哨位檔案是咋回事呢?緣由追溯至2009年11月,中隊剛搬至新營區,對執勤哨位測試時,“罪犯”利用觀察死角,悄然爬上西面監牆,溜出看守所,執勤尖子、班長李濤對此卻渾然不知。
事后,中隊進行總結。會上,有人說,主要是對新哨位情況不熟悉,沒有對重點區域進行提防﹔有人說,觀察死角是導致這次測試的主要原因,應該想辦法彌補。
列兵江興冉提出:“能不能給哨位建一套‘身份証’,將建筑年代、材料、觀察死角、注意事項等都標注上,讓執勤哨兵一目了然。”
這是個行之有效的建議!
中隊立即對每個哨位都做出全面調查,組織執勤能手對執勤中注意事項、觀察死角、處置經驗等進行要點歸納,編成簡易好記的“順口溜”。如今,每個哨位都有一套專有“執勤方案、訓練教案、哨位檔案”。新手上哨前,中隊第一件事就是帶他們查閱哨位檔案,熟記處置情況。
經總結拓展后,這套精細化專勤專訓方法,被以“練哨兵、研哨法、強哨位”活動為抓手,向全總隊200多個勤務中隊推廣,受到武警總部機關的肯定,轉發了他們的相關經驗和做法。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