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武警總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奇>>故事集

王奇同志先進事跡之醫術篇【6】

2014年09月17日19:20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無影燈下的微雕

總醫院外科樓9樓,麻醉手術科,很多家屬圍著大門,沉默而不安的等待著,每次手術室門一推開,都引起一陣沉悶的騷動。走進這個常人無法進入地方,安靜明亮的吸頂燈,熟悉的淡藍色地板,柔和的乳黃色牆壁,沿著走廊慢慢經過一間又一間的手術室,眼神所到之處,掠過的盡是戴著口罩忙碌的藍色身影——這就是王奇主任每天工作的場景。

腳步停在11號手術室門口,這裡曾是王奇主任每天挽救病人,和死神戰斗的戰場,仿佛一睜眼還能看到他在無影燈下聚精會神的操作著。

王奇主任作為一名心外科手術專家,手術台是他與病魔爭奪生命的主戰場。心外科手術在麻醉手術中難度最高,為心臟做手術就意味著病人的心跳需要停跳,利用體外循環機把血液放到機器裡進行體外循環,讓心臟在安靜、幾乎無血的狀態下才能做手術,而停跳時間越長, 心肌損傷就越大,並發症的風險就越大,因此,最大限度縮短心臟停跳時間,這對醫生、護士的默契度要求非常高。

“手術中不能分一點神,一秒鐘都不能浪費。”王奇主任對手術環境的要求特別嚴格,“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允許有任何無關聲音發出”。一位主刀,兩位醫助,兩位台上台下護士,加上麻醉師等,一台心外科手術需要近7、8 個人,諾大的手術室裡竟沒有一絲聲音,隻有器械碰擊的“叮叮”聲、維持血液循環的“嗡嗡”聲和麻醉監護儀不時發出的“滴滴”聲。

“我們一看到王主任就被感染得精神高度集中起來,不敢有一絲懈怠”,手術室護士張立潔認真的回憶著:王奇主任神態嚴肅,像一尊雕塑,低著頭緊緊的盯著外露的心臟,身體器官仿佛都在高速運轉, 雙手捏著鑷子操作著肉眼都很難看清楚的縫合針, 一毫米一毫米的修補心臟缺損,有條不紊的切、剪、縫、拉,耳朵聽著麻醉監護儀, 僅憑對心臟外觀的觀察就能判斷這一秒鐘病人的情況:“心臟顏色發紅,是不是血壓高了?”“心臟顏色發黑,是不是缺氧了?“監護儀聲音異常,是不是竇性心律了?”然后簡明的下指令:“現在多巴安多少?”“泵速多少?”“心跳多少?”“有沒有出血?”“尿好不好?”“現在除顫,准備,開!”這一切看著、聽著,強烈的信賴感油然而生。

有時看著無影燈下主任花白的頭發,常常會想,主任時時刻刻都在為病人著想,每天要操多少心啊。聽聞他突發腦出血搶救無效死亡時,我們愕然,昨天還站在手術台上一絲不苟的為患者修補心臟缺損的主任,竟然就這樣走了,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出現在手術室,再也不能親切的喚一聲“王主任”,豈止是遺憾二字,唯有將主任一絲不苟的醫家精神傳承發揚,寄予工作,才足以表達對主任的思緬之情。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繆凌雲(實習生)、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